为什么日产车车漆太差
车漆的作用是增加汽车的美观性,密封车身防止生锈,隔绝车身与外界的雨沙等。只要满足这些功能指标,发挥功能,厚度问题就可以忽略。在某种程度上,车漆的硬度和厚度并不是成正比的。
假设一个还没有官方证实的理论(用来开玩笑):有些车漆因为怕硬度达不到目标而加厚。车身的防锈是车漆的底层,也就是靠近车身的那一层——电泳层,厚度一般在0.03-0.05毫米之间。只要这一层做完,防锈问题就没问题,除非是外伤后重新上漆,因为重新上漆的过程中没有电泳层。
车漆是车辆的防护服,既美观又能防止车辆生锈。经常听到身边很多买日系车的朋友经常抱怨车漆薄。基本上,轻微的触碰都会导致划痕。这其实和日本车企的经营理念有关系。它注重成本控制的概念。况且我们都知道日本资源匮乏,所以日系车更倾向于走轻量化低成本路线。看看中国大部分日系车。
薄漆只是一种低成本的表现。然而,大多数欧美和德国汽车经常做这种事情。这并不是说是刻意为之,本质主要是两种文化的差异,然后是技术的差异。汽车涂料大概有四种:电泳漆、中间漆、色漆、清漆等。当然,一些日系车也有其他品牌,往往会去掉一部分技术,然后降低油漆的混合比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为什么日产车自吸多
日系车在中国一直以燃油经济性和耐用性著称,但最近本田却饱受1.5T发动机、机油乳化、加价等问题困扰。
就在前几天,有网友问我:“为什么日系车大多采用自然进气,却很少采用涡轮?而且本田在涡轮增压的时候有问题。日本涡轮技术不好吗?”
因为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汽车尾气被认为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减少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如果一味的减少排放,只会导致汽车动力不足。(想象一下宝马7系配2.0L自然吸气机有多寒酸。)
因此,涡轮增压技术应运而生。比如一台1.5T发动机,可以拥有接近同排量自然吸气机的油耗,可以获得30%的高功率。为什么不呢?
然后很多车企都在努力发展和匹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勇于尝试的人一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毕竟很多人记忆中最早的涡轮是大众的老款1.8T
至于日系车,自从进入中国后,似乎很少有汽车配备涡轮。
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涡轮增压技术不仅起步早,而且非常成熟!别惊讶,我以后会告诉你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我们通常称日本为岛国,但日本人民是明智的。他们的公民和政府都很清楚这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此外,作为二战后的战败国,在国内巨额赔款和完全瘫痪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推出了一款新车——K-Car,以恢复其活力。
所谓K-car就是日本的轻型自动车。它的身体大小受到严格限制。根据规定,K型车的标准长度小于3400毫米,宽度小于1480毫米,高度小于2000毫米。因此,为了使其具有家用和装载的能力,汽车厂不得不将汽车做成方形。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规定,K-car的排量不能大于660cc,如果说是知名单位的话,就是0.66L。
中国人公认的小排量也是1.3L、1.4L等等。排量只有0.66L的发动机,可以想象动力有多弱,那么如何解决呢?涡轮增压!
因此,日本逐渐流行涡轮增压,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几乎所有汽车都配备了匹配的涡轮,甚至阿尔托也有涡轮增压版本。
我们熟悉的日产RB26、三菱4G63、丰田2JZ等车迷,性能车迷熟悉的怪兽涡轮发动机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所以不是日本人不能造涡轮机。
这个时候可能有些朋友要问了,那我们这里没有K-car。为什么我们这条街上的日系车没有涡轮?
但是我不需要解释。很多朋友也知道K-car用涡轮来节能减排,增强动力。当日系车达到1.2L以上的排量,动力就足够了。
而且涡轮增压器是一个额外的部件,不仅会提高汽车的价格,还会增加一个容易断裂的高温部件。这不符合他们对日本人的质量要求,日本人要求厕所的水可以直接喝。
先说本田,它的车型都是全涡轮增压的。
本田曾经是原教旨主义者,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很多车迷心中。让欧洲厂商心惊胆战的红顶F20C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实上,本田从1980年就开始研发民用涡轮,新千年后开发的本田K系列涡轮发动机也让世界感到惊讶。
成功和好评似乎让本田自己飞了起来,在L15B发动机上增加了一个涡轮,还有一个“地球梦”涡轮增压发动机,准备全面涡轮化旗下车型。
因此,国内生产加速,并销往国内市场,因为当地试验不足,那里的石油产品不好。最后“油阀”爆发,其主力车型CR-V停售。
相对来说,丰田还是比较聪明的,凯美瑞还是坚持自然吸气,采用增加压缩比的方式来达到节油增强动力的目的。会不会是丰田已经知道本田的秘密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你觉得这篇文章有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最后,别忘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