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51岁的女性,2个月前因腹部、肺部不适,彩超发现盆腔包块,胸部CT发现良性多发实性小结节,于我院妇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显示左卵巢肿物很大,右附件未见肿瘤成分,其他身体部位等未见肿瘤转移。而后结合免疫组化,患者被诊断为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给予化疗配合止吐药物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随后准予患者出院,并嘱咐其定期复查。
【基本信息】女,51岁
【疾病类型】卵巢透明细胞癌
【就诊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1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化疗2周期(紫杉醇+卡铂)+止吐药物治疗(甲氧氯普胺)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周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预约下次化疗
【治疗效果】病灶减轻,患者恢复良好
一、初次面诊
2022年2月初,我坐诊时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年龄51岁,患者自述既往月经规律,经量正常,有痛经史,近期因发现下腹部、胸部不适来我院就诊。随后我给予患者进行彩超后发现盆腔包块,胸部CT提示左肺多发实性小结节,大者约0.5*0.4cm, 考虑良性可能,建议追查: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择日在我院妇科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示显示左卵巢肿物大小为11*9*3.5cm,右附件未见肿瘤成分,左右盆腔淋巴结(0/6/0/4) ,阑尾、大网膜未见肿瘤成分。结合免疫组化,被诊断为: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收入院后继续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一般,饮食可,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体格检查:慢性病容,神志清醒,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右上胸壁可见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胸廓正常,呼吸音清音,未闻及千湿罗音,心率62次/分,节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专科检查:腹软,正中见术痕,长约15cm,愈合好,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进行专科检查目的是通过触摸淋巴结,甲状腺,脊柱,皮肤等来发现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报告单: ER(-),PR(-),WT-1(-),P53散在(+),NapsinA (+),HNF-1(+),Ki-67 30%细胞(+),PAX-8(+),CK7(+),CK20(-),被确诊为: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把具体情况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和家属要求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然后完善检查,化疗后骨髓抑制I度,对症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监测血常规,排除禁忌后,决定给予紫杉醇+卡铂辅助化疗2周期,在化疗前给予氨磷汀注射剂注射,用来保护正常细胞,减轻毒性。化疗后给予甲氧氯普胺进行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然后给予口服康艾注射液进行益气扶正,用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三、治疗效果
患者化疗结束后,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精神食欲一般。患者进行1周期脂质体紫杉醇+卡铂辅助化疗治疗后,肿物大小得到控制,化疗后查血清癌症标志物的水平也显著降低,同意出院回家继续疗养,院外继续口服生血宝益气血治疗,并提醒预约下次化疗前2天预约床位并行核酸检测。叮嘱患者日常洁净易消化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并1周复查2次血常规,若血白细胞小于4.0*109/L时,血小板小于100*109/L时及时就诊。另外要求1周复查1次肝肾功能,异常时及时就诊。病情变化随时返院,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这位患者疾病好转,身体慢慢在康复,我都为她感到高兴。在患者出院时,嘱咐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适量食用小米粥、瘦肉粥等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补出相应的营养,可以适当多添加优质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鱼肉、鸡肉、蛋类等食物,也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利于保持营养均衡。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尽量采取轻微的活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但要掌握好运动量,避免发生身体疲劳。另外,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若有发热、呕吐及腹泻剧烈等异常随诊。
五、个人感悟
卵巢透明细胞癌多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是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比较隐匿,进展迅速。目前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对于术后复发患者后续的治疗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患者还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发现以及治疗非常重要。而上述患者病情发现及时,后期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治疗,并积极配合术后化疗,因此病情恢复较好。因此在此建议,如果出现跟上述患者类似的临床症状,还需及时就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