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民歌(满族民歌特点)

星座解梦2023-06-21 18:08:54佚名

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民歌(满族民歌特点)

文章目录:

1、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民歌

2、山东方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3、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海安花鼓

4、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

5、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岛话

6、猜你喜欢:

1、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民歌

满族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个民族是历史上唯有的两个能够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民族之一。所以满族文化在近代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个民族的音乐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推进的产物,而满族的民歌则更具地域特色。

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虽然要随着不断发展的历史而持续演进,但其传统音乐基因总是顽强的保留下来,由于满族在文化上与汉族高度融合,满族的民歌曲调也与汉族民歌相融合,变成了满汉共同的民间歌曲。但满族音乐对汉族音乐的影响却不能磨灭,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京剧,辽剧等无一不受到满族音乐的影响。

满族山歌的种类有“夸山调”和“爬山调”前者是赞美富饶秀丽山川的歌,例如满语演唱的《巴音波罗》;后者是牧童牛背上的对歌在塞歌时也称“压油”、“抬杠”、“拉锯”,一般无固定固定歌词,多为触景生情即兴演唱。

满族的小调又称小曲、俗曲、时调等,是在劳动之余,娱乐及其节庆活动等演唱的民歌。题材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爱情婚姻,风土人情等,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演唱形式丰富多彩,大多为各地群众随口演唱,逐渐稳定、流传下来。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添配新词。地区差异及不同的演唱风格等诸多原因,常形成不同的、变体。各种变体与原歌的关系有远有近,分杂而多样。有些变体与原曲既保持着承传的派生关系,又自成一曲。

满族的劳动号子以往,满族人人在渔猎生活的集体劳动时,经常唱劳动号子。这类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劳动韵律。,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满族的风俗歌又称“习俗歌”、“风习歌”、“礼俗歌”,是反映传统风俗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歌曲,可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种,前者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季节性;后者不受年节、时令所限,在嫁娶、丧葬、祭祀、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包括:“婚嫁歌”、“丧歌”、“仪式歌”、“祭祀歌”等。

满族儿童歌曲有儿童创作的也有大人为儿童创作的,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现实生活的特殊反映,有的儿歌与游戏相结合,又称“游戏儿歌”,“儿童游戏歌舞”。满族儿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前搜集到的已达几十多种。

2、山东方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山东方言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是山东文化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山东话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它充满了山东这一座城市的城市性格,和其他方言存在较大的差异。你会说山东话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独具特色的山东方言,一起看看吧。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话,在发音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和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在今天说普通话的时代,保持方言的纯洁性显得更为重要。也许有的人会说:“山东话,各地差异很大,根本就没什么统一的标准”。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山东方言自鲁西到胶东是慢慢过渡的,山东人的发音习惯以郯城市、临沂市、蒙阴、沂源、莱芜向北,以东的所有地区(包括东部临沂,整个潍坊市、日照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的各县市)在发“r”这个音时,均为“y”,例如:“人,日头,热”发音为“银,易头,耶”,以西,特别是鲁西南地区(枣庄市、济宁市、菏泽市、聊城市、泰安市、临沂市的费县、平邑县)“shu”音发为“f”,例如“水”、“睡觉”、“说话”、“树”等发音为“非”、“费觉”、“佛话”、“富”。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但是淄博市的博山、东营市的广饶,潍坊市的寿光,青州,临朐北部,济南市的章丘有个特例,“人”“热”等发音为“len”“le”。这在山东省是最为奇特的。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上出现了什么事物,就会有相应词语来反映这一事物。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记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因此,某些特殊的词语往往就成为研究某些社会现象的活化石。在山东方言里,就有几个与社会历史文化有关的非常特殊的词语。

“坐红椅子”的尴尬新泰、济南、利津、金乡等地称考试最后一名叫“坐红椅子”,荣成叫“坐红漆板凳儿”,莱州叫“坐小椅子”,意思大同小异。旧时考试完毕后,一般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并张榜公布。榜上的名字写完后,用红笔打一个红钩儿,表示到此为止。这个红钩正好落在最后一名学生的名字上。

由于红钩儿的形状类似椅子的拐角,故以此戏称。尽管是戏称,“坐红椅子”还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排名最后者”的尴尬。《镜花缘》第六十七回:“紫芝把脸红一红道:‘舅舅还说不屈,单单把我考在红椅子上!我还要同舅舅不依哩。’”《李宗仁回忆录》第二章:“现在考试又两次坐红椅子,使我分外觉得难为情。”《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为北京大兴人,李宗仁为广西桂林人,看来在近百年前,该词的通行范围还是较广。而到如今仍然如此活跃的,恐怕只有山东方言了。

笑骂入骨的“三本”

在博山方言里,人们管汉奸叫“三本”,外地人听了往往莫名其妙。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博山方言里,“日”字的读音跟“二”字相同,“日本”读同“二本”。日本侵华期间,在博山一带作恶多端,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老百姓痛恨不已,而那些汉奸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老百姓自然也是恨之入骨,乃据“日本”之谐音“二本”,称汉奸为“三本”,将其丑恶嘴脸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倒颇具蒲松龄先生“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笔法。

饶有情趣的“识字班”

在诸城、安丘、沂水、临沂等地方言里,对姑娘有一个饶有情趣的称谓,那就是“识字班”。这个称谓可以说是一块活化石,记载着一段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大众的文化水平极其低下,因此,解放初期,在全国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

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运动早已宣告结束,而“识字班”这个对姑娘的专称,由于其形象生动且深入人心,仍然存活在人们的语言中,鲜活地记载这段让人难忘的历史。

猜你可能也喜欢:

丽江古城,一场浪漫的邂逅

风光旖旎的丽江泸沽湖

上海结婚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揭秘重庆为什么叫山城

3、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海安花鼓

江边海滩,风光无限,无限的风光里更有一番风光,那就是来自江苏南通海安的海安花鼓。在南通文化中海安花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在全国民族民间广场歌舞大赛的角逐中,获得过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海安古称宁海,属海陵郡、扬州府,流传于广陵、海陵,并由乡间进入镇市的花鼓理当包含宁海,由此推算,花鼓在海安地区的流传,已经有三、四百年悠久的历史。海安花鼓是江苏南通市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在明嘉靖年间,海安花鼓即在当地流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安角斜地区花鼓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其传统的歌舞动作为十八把滚莲湘,杂耍中的高难动作是翘荷花。曾在中南海怀仁堂献艺演出,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如今的海安花鼓,歌舞表演部分有所创新。

历史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相随的戏曲表演节目。海安花鼓的原始表演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打场子”,亦称“上秧鼓”,常为八男八女之歌舞;二为“杂戏”,亦称“唱奉献”,其剧目或为歌颂英杰,或为传说故事,或为倾吐爱情。旧时花鼓戏的主要角色有三:一为红娘子(旦角),二为相公(生角),三为骚鞑子(丑角)。表演分三段,先是“打场子”,此为广场演出,以花鼓灯、莲湘、镗锣为道具,表演歌舞杂耍;接着是“唱奉献”,此为演出主体,在室内进行,以“花鼓调”、“莲湘调”、“穿心调”等曲牌演唱折子戏;第三段为“收场子”,仍以歌舞杂耍为主。

发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十里花鼓舞不同”。从明朝嘉靖年间,海安花鼓就在当地流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海安花鼓在海安流传的三、四百年间,受到了这一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表现的是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葱翠的鱼米之乡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庄的黄海渔村的渔妇的生活,展现的是她们既热情奔放、又柔美温情的个性,特别是表现村姑、渔妇穿梭织网于花前月下的“颔首、摇肩、展臂、舒腕”,“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语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村姑渔妇悠然自得的劳作生活,蕴藏着村姑渔妇生活富足的欢乐情怀,这一“海安花鼓”创作形态的个性特色,不同于“牵驴花鼓”的洒脱,也不同于“渔篮花鼓”的轻盈,亦不同于“洛子花鼓”的纵情,而是凸现了这一地域村姑渔妇特有的既质朴、又纯情,既凝重、又柔美的内心世界,属于如清代姚鼐描述的那种“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其情其势展现出“如东升初日、如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沧、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廊”的阴柔之美。

4、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

在古代河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大省,洛阳作为千古名都,千年沉淀下来的底蕴自是非常深厚,这也是洛阳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国的自豪,其中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河洛大鼓便是其中一种艺术文化,但是你对河洛大鼓的了解有多少呢?本期洛阳文化为你解析。

河洛大鼓,河南汉族地方曲种之一,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

河洛大鼓的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知名的艺人

5、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岛话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文化的基本组成。在中国虽然我们都说着普通话,但是在地方一个个极具语言特色的方言独树一帜。成为要想融入当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山东青岛流传青岛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只属于本地的青岛话。

青岛话属于胶辽官话,其特征是舌音比较重,常常把「th」音加在「sh」、「x」、「s」上。普通话的声调也被削减不少。基本上在某个程度上,要把普通话转成了青岛话,只需把普通话的声调改一改,把第四声保持不变。

青岛辖六区四市,由於地域较广,其内各地方言并不统一,部份甚至差距较大,如分尖团情况,声调数量与调值等。青岛话,广义上是中国青岛市各地区所说方言的统称,狭义和一般意义上仅指青岛市区民众所操语言。

市区方言声调衰减,受权威方言影响,青年人尖团音也不再怎麼区分。其他周边的一些地区,声调依然保持4个,尖团音亦能很清楚地区分。本词条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上的青岛话,即青岛市区附近的语言。

大学时(在本地上的)教给广东的室友说青岛话的窍门,就8个字:“一三互换,二四归四。”后来该同学在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跟本地商贩讨价还价,还真说得像模像样儿。但此法只是略像,对青岛话的描述并不精准。

青岛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昂”表示“啊。呀。知道了……”以及“biang”是青岛话的口头语。青岛话中普通话发“e”的经常发作“a”比如普通话“合饼”青岛话曰“哈饼”普通话“喝酒”青岛话曰“哈酒”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历史上由于受到过德国的统治所以方言中不乏德语的音译如:青岛称下水道口为“古力”;称下水道口的盖子为“古力盖”是音译德语的“gully”。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满族  民歌  地域  特色  具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