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春节习俗知多少? 宁夏人过春节吗

星座解梦2023-08-05 04:02:12佚名

宁夏春节习俗知多少? 宁夏人过春节吗

文章目录:

1、宁夏春节习俗知多少?

2、春节守岁的习俗你知多少?

3、山东人的春节习俗知多少

4、广东客家春节习俗知多少

5、宁夏农村春节习俗知多少

6、猜你喜欢:

1、宁夏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宁夏人对待春节也十分重视,不论是其认真程度还是习俗的繁多,在我国其他地区都是很少见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宁夏的传统习俗,看看宁夏文化中宁夏春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吧。

从“腊八”开始,大姑娘、小媳妇在这天用冰块冻麻耳垂扎耳眼,穿线戴耳环。“腊八”也是当地数九寒冬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这句老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果是这天降了雪,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

这时,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安排,男人辗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大小人等杀牛宰羊、扫尘烙馍、购置年货、请香买表,“宁穷一年,不穷—节”。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到了小年这一天,家家都把旧灶神取下,换成新的。灶神画成一坐像,左首是坐骑,右首上一侍者抱粮禾,脚下伏着六畜。攀神的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供品必是灶粮:15个小饼,祭菜几碟,硬供糠麸、谷草、清水,这是灶神坐骑的草料,还有几块糖果子,说是灶神吃了嘴甜,上天只说好话。

这—天街上到处都卖灶马子,就是用一块小纸印的骑马的灶神。夜幕降临,上过香,祭过神,便将旧灶神和灶马子烧了,纸灰送出院外,将糠麸、谷草、清水一路洒出院外,就算是把灶神送上天了。到年三十,灶神们自然和其他神—块返回人间享受香火。传言灶神上天来回是7天。

过年娱乐的高潮是正月十五。从正月十四起,连续三天立灯架、耍社火。灯架多是牌坊式的,灯面绘制是、三国、西游记等故事。光亮均用香油或蜡烛,全是由各商号摊派。槐树巷口还有地藏寺僧人制作的冰雕观音和狮子,里面点灯,外面用彩纸贴面,十分好看,不少人还敲钟化布施。

在一些街口、巷道还有泥塑判官,下跪秦桧夫妇像。泥塑腹空,点燃烟煤,七窍相通,冒火出烟,这一形象既表现阴府判官审卖国贼秦桧,也说明人们爱憎分明。社火队多以行业、帮会、家族组织,各庙会也有自己的龙灯、狮子。

耍龙讲究花样,耍狮子讲究上多少张桌子,耍高跷讲究玩高难度动作。正月十五晚上在社火场上打铁花,铁花是用火炉在现场将铁化成铁水,用板子向空中打开,金花银星顿时乱舞,十分红火,铁花下,舞龙的人脱光膀子,连跑带跳,人们尽兴而乐,热闹极了。

宁夏有句民谚: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街。这—天黄昏,家家门前点放鞭,火里还要加放麸子、颗盐、五谷粮食。劈劈啪啪,火苗旺盛,大人小孩从火堆上反复跳过,嬉笑耍闹。火媳后,灰烬用锨撒向空中,火星乱舞,近似礼花。

同时撒灰的人口中叫道;“今年麦子好,今年豌豆饱,今年稻子收成好”火星扬得越花,大家越高兴,祈盼新的—年财源茂盛,五谷丰登。民间传说:每到过年,各路神明来人间享受烟火,妖魔鬼怪就不敢来行恶。

传说有一位神仙教人们到正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放火,便能将妖魔吓跑,自此留下这一习俗。还有传说是人与兽相处,用火自卫。燎街是驱晦气图吉利。正月二十三一过,年事算忙完,人们便又忙着春耕,开始了新—年的劳作。

猜你可能也喜欢:

石家庄艺术“奇葩”——井陉拉花

佛山艺术文化上的一朵“奇葩”——粤剧

你所不知道的佛山民俗文化

佛山语言文化,你了解吗?

2、春节守岁的习俗你知多少?

守岁,是我们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为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那么,对于春节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守岁的习俗你们知道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春节守岁的习俗

除夕夜,中国民间有守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风俗。

守岁是过年风俗中极富特色的一种祈福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守岁,也就是晚上不睡觉,等待新一年的到来。每到除夕三十夜晚,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全家老少就会围炉而坐,边吃干货、瓜果,边说古论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这就是“守岁”。据传,守岁的风俗早在晋代就已十分流行。

为什么要守岁呢?一些民俗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岁”与“年”相通用,岁即是年,守岁即守年,而年代表“谷熟也”,从这个角度讲,守岁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和对丰年的期盼。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不过,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并不一定是在子夜时分。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此外,除夕夜,我国有些地区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您可能也喜欢:

春节破五是什么意思?

详解:春节民俗民风

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及意义

3、山东人的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是一个古老且隆重的及节日,春节的乐趣在于它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像贴春联、扫尘、拜年、年夜饭等,虽然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各不相同,但那种辞旧迎新的气氛是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山东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

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地区俗规

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习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

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亲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

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4、广东客家春节习俗知多少

客家传统年节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习俗的自然延续。客家传统春节习俗,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统,而且还体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特征。广东是中国拥有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那么,你知道广东客家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都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紧张,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

扫屋

“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一般,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到处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须做的事有: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

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神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诚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平安。

一般人家拜祭时只向灶君祈祷几句“赐福消灾,保佑合家平安”之类吉祥话。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家还要郑重其事地摆祭,读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为五祀之先,朝炊墓厨,岂无亵渎之处;合家兴旺,全赖扶持之力,既感恩于平日,敬酬谢于此夕,伏冀神君,俯鉴微忧,保长幼以安宁,佑添丁而增福。尚飨。”这一风俗除少数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贴春联、年画

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5、宁夏农村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到来之际,祖国各地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城市里花团锦簇,华灯璀璨,各超市商家市场挤满了采购年货的人,各家各户腾出时间进行年末大扫除,而这些程序,在农村地区也是一样的,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宁夏农村春节习俗。

腊月初,宁夏一些农村里的米面加工厂就开始忙活了,每天都有很多村民预约排队,这是因为人们要加工出最白的面粉,用来做春节待客的点心,还要加工很多面粉用来做年糕。

从月初到月中旬,村里总会发出“啪,啪……”的声音,那是敲打毡的声音。“毡”是农村土炕上铺的,用羊毛擀出来的,工艺比较复杂,擀一条上好的白羊毛毡,往往要用很多天。

羊毛毡因为长年铺在土炕上,难免会有尘土,人们就在年底把它拿出来用棍子使劲的敲打。一般都是两个人一人捉一个毡角,其中一个人敲打。发出的声音在整个村子里回荡,就像是鞭炮声的前奏,也是春节的前奏。

“扫尘”也在这个时候拉开序幕。扫尘就是打扫家里的尘土。选个晴好的天气,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一遍。每到这个时候,就要起个大早,把家具该搬得搬出来,该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来。让屋里空徒四壁,好拿着大扫帚在墙上,屋顶挥来挥去,把一年的尘土都打扫干净。

“扫尘”也在这个时候拉开序幕。扫尘就是打扫家里的尘土。选个晴好的天气,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一遍。每到这个时候,就要起个大早,把家具该搬得搬出来,该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来。让屋里空徒四壁,好拿着大扫帚在墙上,屋顶挥来挥去,把一年的尘土都打扫干净。

打扫干净屋子就要开始办年货了。办年货都是去县城,很多村民都结伴而去,孩子们在这时候最兴奋,总央求着大人给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当然父母在过年的时候最不能亏着孩子,总是尽着力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而孩子们还会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礼物,大人们会给孩子买头花,小耳环,彩色皮筋,有时候还有很多文具。吃的东西都是大包装的,花生,核桃,糖果是必备,还要给孩子买些不常吃的东西。

再就是要买一些过年吃的菜,如鱼、蔬菜等等,因为农村多数都养鸡、养羊,到县里主要还是买一些蔬菜,还有过年做点心的材料,另外当然不能少了买对联,鞭炮,烟酒,茶糖等,总之每趟班车停下来都有人大包小包的拿个不停,人们脸上露着喜悦,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准备,既忙碌又高兴。

办年货总是会有想不周到的,还要时不时的托别人再给稍点东西。或者就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要是一些小东西,大人们会让孩子去买,这个时候小孩子买剩下零花钱家长是不会要走的,因为要过年了。孩子们可以自己买点小鞭炮,或是小糖果和小伙伴们一起乐呵乐呵。大人们看着也高兴。

过年要走亲戚串朋友,所以家里一定要准备好招待客人的东西,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点心。家里做的点心,原料都很正宗很天然,面粉是自家上好的面粉。食用油也是本地产的最香的油,有一种叫麻油,用大麻子榨的油,还有一种胡麻油,都非常香。做的点心一般有油炸的和烤制的两种。

油炸和烤制一般都分着两天来完成的。每当忙完了,人们最盼望的是那一碗酸汤面。因为吃了一天的点心,大家都觉得油腻而且口干了。一碗酸汤面既解油腻又开胃。还醒脑。接着就各回各家,把点心都整理分类放在纸箱子里,要么放在大缸里,搁置在比较冷的小库房。一个冬天带半个春天,这些点心都还美味如初。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