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的生角流派创始人有哪些 评剧旦角四大流派创始人

星座解梦2023-06-04 00:07:38佚名

评剧的生角流派创始人有哪些 评剧旦角四大流派创始人

文章目录:

1、评剧的生角流派创始人有哪些

2、评剧刘派创始人:刘翠霞个人作品

3、评剧爱派创始人:爱莲君的代表剧目

4、评剧的旦角流派创始人一览

5、评剧早期流派创始人大盘点

6、猜你喜欢:

1、评剧的生角流派创始人有哪些

评剧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山,广泛流传于周围地区,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追捧。评剧在不长的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流派创始人,这些流派创始人对评剧的丰富与完善做出许多的贡献,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戏曲大全之评剧的一些评剧生角流派创始人的简介。

魏荣元(1923——1976),评剧花脸、老生,魏派创始人。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幼年入复盛戏社学艺。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评剧男声唱腔有创造性的改革创新。擅演剧目有《钟离剑》、《孙庞斗智》、《夺印》《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等。主演的《秦香莲》已拍成影片。

张德福(1931——),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戏班里,拜孙宝亭为师。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1953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后,他的小生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与新凤霞长期合作,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祥林嫂》《春香传》《三里湾》《六十年变迁》《金沙江畔》《杨三姐告状》《会计姑娘》《阮文追》《志愿军的未婚妻》《金印记》《御河桥》《杨乃武与小白菜》《无双传》《花为媒》《樱花恋》《锯碗丁》《高山下的花环》等。

洪影(1930——2012),评剧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创始人。8岁随金百灵学戏,9岁到北京与赵月生学京剧老生,12岁在北京开始票戏,1951年入唐山专区胜利剧社唱京剧老生,1952年随团改为唐山专区实验评剧团(后并入唐山市评剧团)正式唱评剧。洪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代表作有《刘翠萍哭井》《梁祝》《刘伶醉酒》《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孙安动本》《孙庞斗志》《御河桥》《王二姐思夫》等。

马泰(1935——2004),评剧老生,马派创始人。师承评剧艺人张润时先生,1955年在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率领下与一批青年演员深入工矿演出。马泰与喜彩莲合作演出了《怀乡梦》、《小借年》、《马寡妇开店》等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先后主演了《夺印》中的何文进,《金沙江畔》中的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向阳商店》中的刘宝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钟离剑》中的勾践,《孙庞斗智》中的孙膑,《李双双》中的孙喜旺等。他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众多优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久唱不衰,如:《夺印》中“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向阳商店》与魏荣元先生的联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学徒把苦日子过”;《金沙江畔》中“高原风景极目望”等等。

2、评剧刘派创始人:刘翠霞个人作品

评剧虽然最初只是以民间小调崛起,并且在戏剧文化中并不占有很大的地位。不过在短暂的历史中,评剧却能够发展成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评剧最初的一些演员们的付出。

那么,本期评剧文化一起了解评剧刘派创始人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女演员,工旦行。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

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三十岁病逝。

刘翠霞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刘翠霞是评剧旦角里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程跨度大,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她在创演剧目时,不是死搬前辈的艺术,而是先在很好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改为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观众对她的改革很喜欢,在她演出时,观众踊跃叫好。观众的表现,对刘翠霞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她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逐渐的刘翠霞有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刘派。她的艺术在天津生根发芽,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

传人有新翠霞(小翠霞),很好的继承了她的艺术,后成为天津评剧院的着名演员。宗其艺者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她善演的剧目很多,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三节烈》、《绣鞋记》、《移花接木》即《花为媒》,《珍珠衫》,《珍珠塔》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

【结束语】很多公司以及是势力的崛起都少不了的就是群众的一起努力,评剧如今的发展少不了的就是最初的一些名旦,虽然她们的身世多为凄惨或者早亡,但是为评剧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是不可忽略的。

3、评剧爱派创始人:爱莲君的代表剧目

评剧早期也被称为平剧,由于其当初曾与我国的国粹京剧同名,所以后来被改为评剧。评剧虽然在建立初期只是民间的一种民间说唱小调,不过在而后的历史中不断进步。爱莲君便是在评剧中非常有名的一位爱派创始人。

那么,本期评剧文化一起了解爱莲君的代表剧目。

爱莲君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蜜蜂记》、《烧骨记》、《庚娘传》、《三赶樊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国乐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

《于公案》唱段:

我闻听老爹爹言讲一声,爹爹的心中本是爱富嫌贫。

爹爹呀,女儿倒有一辈古,说出来不知爹爹可曾爱听啊。

前朝有一位王老丞相,一辈子所生三个女花容。

大女许配苏龙将,二女许配魏相公。

就是三女未曾择配,十字路口高搭彩棚。

那王孙公子来往不断,那彩球单打花郎贫穷。

那彩球打在了平贵之手,夫妻们双双进了门庭。

立时刻怒恼那王老丞相,他恐怕是与他丢了名。

前门赶走薛平贵,后门赶走女花容。

夫妻双双无处投奔,破瓦寒窑把身容。

王三姐受罪一十八载,后来平贵把基豋。

薛平贵登基坐了宝殿,人家王三姐呀稳稳当当地嘿坐了那个正宫。

《蜜蜂记》唱段:

有小红细细的留神,从上下打量这个被绑的人。

大大两个眼啊,弯弯的两道眉,雪白的小脸蛋人家没有一个麻子。

红嘴唇还是玉齿牙根,又好像东南山上那位韩湘子。

手中缺少一个花篮子,又好像动宾老祖下了界。

那个背后缺少宝剑一根,又好像金吒木吒哪吒三位太子。

那个脚下缺少一个风火轮,论年纪满不过十四五十五六七。

十七八九二十郎当岁,上过几天学人家认识几个字。

爹姓金,妈姓银,养活这个孩子爱死个人。

他的爹妈必定张的俊,要不然养活不了这样的好孩子。

若和此人我们成了婚配,也不枉阳世三间来走一回。

过上三年并二载,我与他养活一个白胖小子。

他爹过来抱宝贝,他奶奶过来抱孙子。

越看越爱心如酒醉,我的妈亲亲啊,不亚如美天仙下了魂。

《烧骨记》唱段:

怀抱着娇儿做在了溜平,心中好一似钢刀捅。

儿啊!为娘我将养儿非容易,听我把十个月对着儿名。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道真情。

娘怀儿三个月成为血饼,娘怀儿四个月是火烧身中。

娘怀儿五个月茶饭懒用,娘怀儿六个月好似病人。

娘怀儿七个月腰酸腿软,娘怀儿八个月重病缠身。

娘怀儿九个月两肋疼痛,娘怀儿十个月才把儿生。

哎,娘的儿。哎呦呦我那苦命的娇儿呀!

《三赶樊梨花》唱段:

一、樊梨花好苦哇啊啊!听谯楼打一更泪满腮,想起来当年(哦)太不该。昏(哪)迷做下不才之事,春风(啊)一度种生下孽胎。只说是寻(哪)夫得了荣华富贵,谁曾(啊)想遇见这个样地狠毒(哇)豺。自顾我出门而受尽风吹日晒,可怜得家中撇下老和残。

二、如今谯楼鼓打二更你么还未曾睡咧,我韩梨花!眼儿不眨呀啊啊!忽听得谯楼那鼓打二更,路上无人冷得清静。儿呀,身上(啊)无衣你冷也不冷,叫一声天(哪)爷(咧)怎不把雨停?

只说是自古有(哇)得相认,不料想遇见这个样得狠毒(哇)虫。不(哇)但不把(呀)奴家认,我只得耐性等到那大天(哪)明。那时节拦住马头我把他问,难道说不恋为妻还不恋儿童?

【结束语】爱莲君虽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丰厚遗产,仅仅只是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其养父母的无情导致爱莲君仅仅21岁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晕倒在台上,也是一生不幸。

4、评剧的旦角流派创始人一览

评剧,起源于唐山,广泛流传于周围地区,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追捧。评剧在不长的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流派创始人,这些流派创始人对评剧的丰富与完善做出许多的贡献,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戏曲大全之评剧的一些评剧旦角流派创始人的简介。

小白玉霜(1922——1967),评剧新白派创始人,20世纪50、60年代评剧届的领头羊。原名李再雯,山东人,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为养女。经李文祉启蒙,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14岁登台演戏,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劝爱宝》《珍珠衫》《红娘》等。小白玉霜的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富有独特风韵。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

一九五零年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代表作《秦香莲》被拍成电影。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新凤霞(1927——1998),评剧新派创始人。原名杨淑敏,天津市人。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她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

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也被评选为亚洲最杰出艺人,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

鲜灵霞(1920——1993),评剧鲜派创始人。原名郑淑云,生于河北省文安县丰各庄。姊妹三人,她最小,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租地生活。1923年闹水灾,她随母亲逃荒到天津。鲜灵霞的家在南市大舞台对面,聚华升平俩戏院又在附近,几年间,她这种“捋叶子”的方法,学会了不少出评戏。后郑淑云改名换姓叫鲜灵霞。

1934年,正式拜着名评剧前辈刘宝山和刘兆祥为师。鲜灵霞的嗓音高亢响亮,音域宽广,清脆响亮,横竖兼备,音韵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对李、刘两派剧目中原有的唱腔进行加工润色;另一方面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她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

她善演的剧目有《井台会》、《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梦》、《夫人城》、《锯碗丁》等。1954年参加天津市首届戏曲汇演时,鲜灵霞演出《井台会》荣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赴朝鲜演出慰问志愿军。1959年应邀赴长春拍摄戏曲电影片《包公三勘蝴蝶梦》。她曾任天津评剧院副院长。

韩少云(1931——2003),评剧韩派创始人。画家。是河北玉田人,她9岁入梨园,新中国成立前后已在唐山一带走红,1950年参加了东北实验评剧团(后为沈阳评剧院)。1952年她主演的《小女婿》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表演一等奖,因唱腔新颖,表现自然而享誉全国。

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她排演了近200出戏。她所扮演的“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妇女典型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她唱腔圆润醇厚,吐字清新,腭(疙瘩)音运用尤佳,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主演的《小姑贤》于1953年在“东影”拍成电影,它是我国建国后第十部戏曲片、第一部评剧艺术片、《人面桃花》先后录制成电影片、电视片,在全国播放。10多出剧目的唱段、选场或全剧录成唱片和盒带,部分唱段收入沈阳音乐学院等几所院校的教材中,部分唱段选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韩少云专辑》。

5、评剧早期流派创始人大盘点

评剧,起源于唐山,广泛流传于周围地区,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追捧。评剧在不长的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流派创始人,这些流派创始人对评剧的丰富与完善做出许多的贡献,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戏曲大全之评剧的一些早期的流派创始人的简介。

李金顺(1902——1953),评剧女演员,工旦行,“李派”创始人。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1920年到哈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评剧  创始  流派  生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