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王爱爱唱段,晋剧王爱爱个人资料

星座解梦2023-05-05 06:03:34佚名

晋剧王爱爱唱段,晋剧王爱爱个人资料

文章目录:

1、晋剧王爱爱唱段,晋剧王爱爱个人资料

2、豫剧李树建唱段,李树建个人资料

3、王红丽豫剧唱段,王红丽个人资料

4、林初发潮剧唱段,潮剧林初发个人资料

5、晋剧谢涛唱段,晋剧谢涛个人资料

6、猜你喜欢:

1、晋剧王爱爱唱段,晋剧王爱爱个人资料

中华上下五千年,戏剧更是伴随着到现在,都知道中国五大戏剧是京、评、豫、越剧还有就是黄梅戏,那么对于其他的地方戏剧和代表人物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了的是晋剧文化中王爱爱个人资料希望大家能喜欢。

王爱爱,女,1940年出生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南关村。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艺术家,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王爱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培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晋剧皇后王爱爱七岁从艺,出身梨园世家,祖母为晋剧名旦筱桂花。十五六岁即以晋剧传统戏《教子》、《明公断》、《回龙阁》、《樊梨花》等唱做并重的剧目誉满三晋,被观众惊呼为“金嗓子”

王爱爱不仅唱功笃厚,而且善于利用音调的回环宕迭,抑扬顿挫,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王爱爱专攻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唱工见长.她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特别是唱腔尾音的润腔,灵巧多变,高低自如,在晋剧旦行中,独树一帜。由于她对晋剧的突出贡献,王爱爱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五十年的舞台生活,王爱爱刻苦学习、精心钻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承传统而不泥古,遵师法而不守旧,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演唱风格中,不但掌握了高亢激越,热情豪放,以刚为主的“程派”艺术特点,也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圆,行腔稳健,以柔为主的艺术特色。

在此基础上,她利用自己嗓音天赋极佳这一得天独厚的音质条件,大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各音腔的配合运用,以丰富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刚柔相济,声情并茂,终以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等特色,在晋剧演唱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爱爱腔”,为晋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晋剧皇后”。“爱爱腔”纯正柔和、壮美而大方,婉转而朴实,与人物性格,感情和谐统一,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以辛勤的劳动和出众的才华,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从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对晋剧艺术进行创造和革新,使晋剧青衣行当的表演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剧中的发展,她不愧为晋剧史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1961年赴京演出时,九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毛泽东曾高兴地称赞她唱得好,周恩来也给与她热情地勉励。

1957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青年学习奖。1985年获晋中戏剧调演优秀青年演员奖。1983年获省优秀中青年演员一等奖。1984年获中央电视台戏曲广播剧一等奖。1991年获全国保密文艺调演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使晋剧事业后继有人,在繁忙的演出之间,王爱爱抽出很多时间去培育青年演员,提携后学者,表现了她对晋剧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在《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中,王爱爱和孙昌联袂演唱《千秋梨园情》,并与指挥任新宁共同担纲艺术总监。

关于王爱爱的戏剧表演艺术,华而实曾开玩笑地对她说:“你没有哪个戏校的毕业证,也从来没有正式拜过谁做师傅,照梨园行的老说法,纯粹是个‘票友儿’。”王爱爱则笑着回说:“我的来历大着哩。第一个老师奶奶筱桂花是张宝魁先生的及门弟子,第二个老师程玉英是说书红高书翰的亲传弟子,第三个老师牛桂英是李子健先生的授业弟子。我是站在晋剧发展史上各位巨人的肩头上的。”

王爱爱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古代妇女形象。如《打金枝》中的沈后、《算粮》中的王宝钏、《采桑》中的刘雪梅、《明公断》中的秦香莲、《教子》中的王春娥、《金水桥》中的银平公主等,无论是仪态庄重的皇后、公主,还是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都以她清脆嘹亮的唱功,细腻质朴的表演,为晋剧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

她的演唱功力,不仅表现在演唱节奏缓慢的平板、夹板、慢二性、慢垛板等慢板上,而且也表现在演唱节奏很快的流水板、紧垛板等快板上,在《见皇姑》中,王爱爱扮演的秦香莲有一段长达38句的成套唱腔,节奏由慢到快,表达了秦香莲见到皇姑后悲愤交集的复杂情感。

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王爱爱出字如流,一气呵成,把秦香莲埋在心底的满腔怒火全部迸发出来。体现出了她深厚的演唱功力和运气、换气的熟练技巧。她所扮演的角色端庄、大方,她的表演和演唱,沉着老练、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表现出一种稳健大方的大家风范。

如在《打金枝》中,沈后有一段著名的唱段“劝宫”,板式为二性垛板,上下句结构,30多句的唱腔用一种板式演唱,很容易让人感到淡而无味。王爱爱对每句唱腔都反复设计,让人感到字字有情,句句有理,丝丝入扣,一个端庄稳重、深明大理的皇后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回味无穷。

【结束语】从艺50年来,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创立的“爱爱腔”,独领风骚40余年,成为晋剧旦角声腔之翘楚,为后来者所效仿,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赏,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她的唱腔技艺是大大突破前人,现在已被专家们肯定为“爱爱腔”。

2、豫剧李树建唱段,李树建个人资料

“不论是好是坏,这个世界正日益为攻击性文化所控制,因为当两个文化接触的时候,更富攻击性的文化自然占了上风。这些文化希望人们往外看,开拓竞争,取得胜利。”豫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期豫剧文化了解李树建。

李树建,河南省汝州人,中国豫剧一级演员,工生行,善唱老生,他的唱腔朴实真切、哀婉悲怆、激情澎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树建历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河南豫剧院院长。

李树建是“豫西派”的杰出代表,从艺20多年来,他先

3、王红丽豫剧唱段,王红丽个人资料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孩子从小就是出口成章且是浑身充满艺术细胞的,出身官宦世家的孩子也是从小就继承了家庭的背景。而出身梨园世家的王红丽也是从小就随着家长以及师傅学习豫剧。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王红丽个人资料。

王红丽,女,河南小皇后豫剧团长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工豫剧花旦,闺门旦。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便在父母熏陶下对豫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一剧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

1988年以《司文郎》一剧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一等奖。她靠自身实力跻身于豫剧优秀演员之列。1989年赴京演出时着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一题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王红丽在继承陈素真、阎立品两大流派上取得的艺术成就。

代表剧目有《春秋配》、《司文朗》、《一品夫人》、《僧尼浪漫曲》、《泪血太行》、《风雨行宫》、《美女涅盘记》、《铡刀下的红梅》、《五风岑》、《泪血姑苏》等。

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便在父母熏陶下对豫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一剧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1988年以《司文郎》一剧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一等奖。

她靠自身实力跻身于豫剧优秀演员之列。1989年赴京演出时着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一题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王红丽在继承陈素真和阎立品两大流派上取得的艺术成就。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办以来招收的唯一一位民营剧团的演员,王红丽还走上了研究生班的讲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拔尖儿演员、剧团团长讲了一堂剧团体制改革的特殊课。

王红丽讲道:一个剧团,要在演出市场中生存,必须有名角和好戏。我们打破大锅饭,大大激发了演职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参与演出的积极性,使这个新型艺术表演团体充满了活力。

【结束语】王红丽继承了陈素真的唱腔,也有着豫剧小皇后的美称,是对她的称赞更是对她的肯定,如今的王红丽跟她的小剧团已经在豫剧界占有了一定地位。

4、林初发潮剧唱段,潮剧林初发个人资料

林初发是国家一级的演员,从加入广东潮剧院一团之后,就主攻着小生这个行当。之后经过自己的多方努力,取得了属于自己一定的成就。本期潮剧文化,小编要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潮剧的代表性演员:林初发,以及他的个人资料和唱段。

中文名:林初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揭西县

出生日期:1973年

职业:潮剧演员

毕业院校:汕头文化艺术学校,中国戏曲学院

代表作品《双玉蝉》、《恩仇记》、《狄青出使》、《东吴郡主》等

主要成就红梅奖“提名奖

广东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荣获金奖

99年度汕头市文艺奖表演一等奖

广东潮剧院中青年演艺比赛一等奖

广东省第三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

林初发,男,1973年出生,广东揭西县人,1993年毕业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200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表演大专班,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潮剧院一团小生演员。主攻小生行当,启蒙老师曾义藩,后师承国家一级演员、潮剧表演艺术家陈学希。

其唱腔明亮、咬字清晰,以字求声、以声托情,声情并茂。成功饰演《双玉蝉》中的沈梦霞、《恩仇记》中的施子章、《狄青出使》中的狄青、《东吴郡主》中的刘备、《德政碑》中的张昌宗、《薛丁山哭灵》中的薛丁山、《忆十八》中的梁山伯、《京娘送兄》中的赵匡胤等人物形象。

从艺以来,在几十部大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先后成功饰演《金花女》中的刘永、《双玉蝉》中的沈梦霞、《柳玉娘》中的马周、《恩仇记》中的施子章、《王莽篡位》中的刘秀、《狄青出使》中的狄青、《忠义双夫人》中的柴排福、《东吴郡主》中的刘备、《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尤金、《陈太爷选婿》中的郑连双、《白高梁》上集中的白高梁、《终南魂》中的文璧、《神龙彩凤》中的万神龙、《薛丁山哭灵》中的薛丁山、《汉文皇后》中的贾大夫、《忆十八》中的梁山伯、《德政碑》中的狄景晖和张昌宗、《赵宠写状》中的赵宠、《葫芦庙》中的冯渊、《袁崇焕》中的崇祯皇帝、《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京娘送兄》中的赵匡胤、《扫窗会》中的高文举、《蔡伯喈认像》的蔡伯喈、《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汉文皇后》的窦广平、《红鬃烈马》中的石平贵、《告亲夫》中的盖良才、《赵少卿》中的赵俊强、《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录制的个人艺术专辑有《潮剧名小生林初发》、《潮剧名小生林初发ⅱ》和《林初发林洁》。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泰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演出。

林初发《京城会》唱段:

男(白):夫人听道。

女(白):请道

男(唱):金榜挂名时,喜得身荣中高第,青云云平步,这正是我手攀丹……丹桂。鹤衣挂体,吐虹霓顿有凌云志。(白):夫人请上,受下官一拜。

女(白):相公,此礼何来?

男(唱):夫人,感夫人旧日……日恩情,不负了彩楼佳婿,不负了彩楼……楼佳婿。

女(唱):思前我爹爹弃奴……奴身,岂知今日身荣贵,反辱为荣好教人心喜,教人心……心喜。(白):相公请上,受妾身一礼!

男(白):夫人,此礼何来?

女(唱):相公,感相公得中高第衣锦荣归,与奴家争口气。画堂中两行……行珠翠,白屋里顿生光辉,白屋里顿生光辉。

男(白):夫人,且喜今日得中高第,夫妻相会,理该答谢苍天,做个团圆。

女(白):请相公点香,

男(白):随礼

女(白):从命

【结束语】并不是所有人学习戏曲就能有这种天赋。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后天的努力,也未必能够靠着天赋就得到某种成就。

5、晋剧谢涛唱段,晋剧谢涛个人资料

中华上下五千年,戏剧更是伴随着到现在,都知道中国五大戏剧是京、评、豫、越剧还有就是黄梅戏,那么对于其他的地方戏剧和代表人物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了的是山西地方戏剧晋剧文化中谢涛的个人资料希望大家能喜欢。

晋剧即山西梆子,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说道晋剧那小编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被称作“晋剧第一女老生”的谢涛了。

谢涛,女,1967年生,著名青年晋剧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师从老一辈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她的演唱韵味淳厚,表演洒脱,帽翅功和髯口功出色。被誉为“晋剧第一女老生”。主攻须生兼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现为党十八大代表,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常委、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谢涛11岁时曾背着父母,撕掉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铁了心要进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学晋剧,身为晋剧演员的母亲为此打了她;15岁时,她开始在实验晋剧院实习;16岁,在旦角行当已初露锋芒的谢涛,再次放弃了一条平坦之路,转而投身于深沉而有内涵的须生行当。

谢涛所在的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每年要完成260场左右的演出任务,最多时可达400场;而且大多是在农村演出,总是一台连着一台。三晋大地到处留下了这位梅花奖获得者的足迹。青年剧团的演员经常打着铺盖卷下乡,连夜跑长途更是家常便饭。十年里,谢涛没少走一台,没少演一场,经常为了观众的要求而多演多唱。

今年7月8日在代县的俄岭寺演出,当地要求谢涛场场出演,她都答应了下来。5天演了5场大戏,清唱了6次,受到热烈的欢迎。长年的基层演出和历练,使谢涛吸取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料,也赢得了艺术上的辉煌成就。“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说是谢涛的最好写照。

2001年,谢涛第一次把晋剧带入欧洲,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的晋剧文化,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谢涛在声腔表现方面不断突破自己;她尤其关注山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想方设法以晋剧为载体,连续改编了《芦花》、《范进中举》、《烂柯山下》等剧目。2003年,《范进中举》开始投排,在三年的时间里边改边演,几易其稿,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贴近时代审美的剧目,也是谢涛继《丁果仙》之后的又一精品剧目。

2005年10月,谢涛带着《范进中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晋剧时隔69年后又一次上海之行,整个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滩。18位戏剧专家认为,该剧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好戏,整台戏是一颗“玉雕的白菜”,为当代戏剧竖立了一个标杆。专家尤其称赞谢涛的创作有深度、有厚度,是中国难得的女老生。凭借在《范进中举》中的精湛表演,谢涛荣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2005年10月,经过谢涛和剧组人员精心打造的晋剧《范进中举》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专家和戏迷们一致称赞:“谢涛演活了范进,她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古而不旧的感觉,有强烈的鲜活感。”

2007年,正值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晋剧《傅山进京》应时而生。与传统戏曲不同的是,晋剧《傅山进京》中没有打打杀杀、男欢女爱、噱头逗哏等老套,有的只是双方心路历程的频繁交战,整个戏把传统戏曲表演技艺和影视剧现代处理手法巧妙整合、大胆创新。

为了把傅山这样一位“文化昆仑”表现得恰如其分,谢涛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细细揣摩。她塑造的傅山举手投足间,将丰富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在台上,谢涛深深地沉浸于戏中,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恍惚间,感觉到自己就是傅山,傅山就是自己。”

【结束语】在结尾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他都有哪些演出剧目:《打金枝》、《舍饭》、《劈门卖画》、《卧虎令》、《杀驿》、《点帅破阵》、《杀妻》、《芦花河》、《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等。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