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多姿多彩的龙江剧艺术文化
2、多姿多彩的仫佬族山歌艺术
3、多姿多彩的纳西族舞蹈文化
4、黎族多姿多彩的装饰文化
5、多姿多彩的80年代黑龙江服饰文化
6、猜你喜欢:
1、多姿多彩的龙江剧艺术文化
龙江剧是咱们当今中国一个比较年轻的戏曲剧种一直,也是黑龙江地区汉族地方的戏曲之一。龙江剧是在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吸收了东北大秧歌等北方的一些舞蹈的结合。那么,大家对于黑龙江的龙江剧有多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手绢功是龙江剧表演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程式动作,来自于二人转,但又有新的发展。比如《皇亲国戚》中的杏花出龙江剧场,随着音乐的节奏先抛出一个回旋绢,表现了她小鸟出笼般的喜悦心情。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如《
2、多姿多彩的仫佬族山歌艺术
山歌虽然不是仫佬族独有的艺术,但是仫佬族的山歌却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唱的山歌大多是以随口答、古条、口风等特点来唱出属于仫佬族自己的山歌。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民间音乐大致分为:山歌、傩戏、舞狮的表演音乐三个部分。经音乐工作者整理,有民歌唱腔40多种句式,依饭节音乐19首,道场师公音乐19首和打击乐4首,狮舞《独角鹫》音乐3首和打击乐10首。仫佬族与汉族歌曲者共同发掘和整理出仫佬族民歌《八月十五走坡来》、《我家住在龙潭边》等歌曲,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
仫佬的民歌也多姿多彩,仫佬人日常讲话用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仫佬语”;但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山歌是其民歌的一部分,仫佬族人民历来喜欢唱歌,不仅在“走坡”时山歌遍野,在喜庆日子里歌声不绝,即使在圩上、在田间、在家里,只要有感于心,便用山歌表达,如今的仫佬山乡,时时有歌声,处处是歌场。仫佬族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仫佬族山歌有“有条”、“随口答”和“口风”三类。“有条”歌即叙事歌,如《唱罗城》、《孟姜女》、《刘三姐》等。“随口答”为即兴吟唱的山歌,以情歌为主。“口风”为讽刺歌,歌词较文雅、语气较温和的称“正口风”,反之则称“烂口风”。
随口答
仫佬族山歌之一种,歌词由唱者随意编造,没有一定的歌本,但最能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创作天才。多在平日赶圩、“走坡”、婚姻喜庆、节日会期、寻亲访友、生产劳动时唱用。每首四句、六句,每句七字,也有十一字和六字头七字尾的,体裁自由又押韵,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古条
古条是一种故事式的歌谣,内容大多是一些流行民间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神话传说。如《唱罗城》、《吕蒙正受害》等,每首歌都有一定的歌词,不能随意创造,现有的歌本大都属于这类。每一古条歌歌词最多30首,最少15首,各首歌词之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必须押韵,内容既有拆字、拼书、示意的,也有问人、问事、问物、自问自答的,实际上就是一篇优美动听的叙事诗。在仫佬山乡的良辰吉日里,大都以唱“古条”为主,唱者多是中年人。
口风
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机智幽默诙谐。
口风分“正口风”和“烂口风”两种,前者多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劝、和睦邻里为内容;后者则着重以抨击社会歪风邪气,嘲讽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也有在大家互相嘲骂时唱的。一般不拘格式,随意创造,也没有记在本子上,歌词不以句论,而以120、240、280字为一首,因字数规定严格,措词又比较拘紧,难编难记,所以唱用的人很少。
由于唱歌的场合不同,所唱的歌也有分别,在“走坡”时主要唱“随口答”,间唱“口风”,但不唱“古条”;在家中的喜庆场合,则以唱“古条”为主,也有“随口答”,但不唱“口风”。
仫佬族山歌现已多用“土拐话”唱,也有不少人懂得唱仫佬歌,但能随意创造山歌的已经不多了。
无论唱“古条”、“随口答”还是“口风”,必须是对唱的,而且至少是两个对两个,没有一个对一个的。在“走坡”时,青年男女每十一、十二人组成群唱,唱了一会再分唱,分唱到两人对唱为止。唱的时候,先由一人领唱,唱到每句中段,陪唱的人便随声附和。
此外,如果按句式分,仫佬民歌有几十种歌体。民间歌手或按全首句数,或按每句字数,或按全首字数称呼歌名。
您可能还喜欢:
斡日切:一个表现天鹅优雅姿态的舞蹈
怒族特色民居:千脚落地房
你所不知的瑶族礼仪文化
怒族不可思议的桥:“溜索渡江”
3、多姿多彩的纳西族舞蹈文化
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舞蹈也是如此,现今存在纳西族文化中的民间舞蹈已经越来越少。人们常把民间舞蹈称作“艺术舞蹈之母”,纳西族是生活在云南西南的一支古羌族后裔,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纳西族的民间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类。
(一)歌舞
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喂默达》的舞蹈形式有两种:一是半圆圈式。男女舞伴围成半圆,由一歌手领唱带头,其余依次以后者右手搭于前者左肩,跟随其后,左手自然下垂,按逆时针方向,踩着歌唱的节奏缓步行进。每至乐曲的最后一拍,众人躬腰、点头、踏步一次。第二种是双半圆式。男女分开,各成半圈,男队手式同前,女队手牵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进,男女各有一领唱领舞者,两队相互对歌不断变换图形,或成圆圈,或走“龙吐水”,或作“绕麻花”等。
《阿哩丽》是一首新歌舞曲。建国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的政工于部,为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在原纳西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曲调旋律流畅、节奏明快,舞步轻松活泼,易唱易跳,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在丽江每逢年节喜庆之时,随处可听到阿哩丽的欢歌,可见到跳阿哩丽的人群。唱跳时,由一歌手领唱,众人相和,舞者手牵手围成圆圈,按逆时针方向行进,依一定规律甩手踢脚,气氛欢快热烈。歌词均为五字一句,特点是先唱后三字,再从头唱整句。这是纳西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著名的纳西族民间歌手有和锡典、李秀香、杨积礼、杨德华、和耀淑、和玉炳等。
(二)乐舞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打跳古称踏歌,俗称打腊利。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塞萧(直笛)、横笛、葫芦笙。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三步三摇晃等。白沙细乐有三个乐章是乐舞,即《坎磋》、《跺磋》、《跺麻磋》,此类舞蹈全部用于丧礼,边奏边舞或交替进行。
(三)表演性舞蹈
麒麟舞,纳西语叫麒麟蹉。明、清时传人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经历代纳西艺人加工、发展、再创造而成为纳西族民间艺术。
它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是纳西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每年重大节庆都有表演。整套组舞分《寿星拜祝》、《彩云·南现》、《花马报春》、《鹿鹤同春》、《麟凤呈祥》、《牦牛现(献)瑞》等场。有的地方还表演《狮子滚绣球入双猴挂印尼龙戏夜明珠》等场。
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丽江塔城一带广为流传。勒巴舞共有12套40多种跳法。
库蹉、噜蹉,意为跳年或祝岁舞。“噜蹉”意为跳龙。在丽江鲁甸一带流传。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
(四)宗教舞蹈
东巴舞,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有300多种跳法;东巴经有著名的舞蹈教程《磋姆》专书。
建国以后,新创作改编的纳西族舞蹈有:《牧羊歌》、吟诵舞蹈《要想娶阿妹,需哥一句话》、东巴舞蹈《火与刀》、民间歌舞组合《纳西歌舞乐》、大型集体舞《嘎蹬》。《东巴铃、刀、鼓舞》等;舞剧《东埃术埃》(《黑白之战》)。
4、黎族多姿多彩的装饰文化
众所周知,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就越贴近自然,黎族文化正是如此。黎族的各种饰品,都是纯手工的,材料取自牛骨、银、木材等等进行制作,有闪烁银光的簪子,打磨的骨链,木梳子等各异不同,这些无不是贴近大自然的气息。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黎族多姿多彩的装饰文化吧。
黎族已婚妇女发髻均结于脑后,绾髻的方式不同,样式繁多。其绾髻多饰以银簪、骨簪、木梳等。其中,润方言妇女饰以雕刻精美并有武士头盔,有单人头和双人头的骨簪、铜质和银质的插片和骨梳、小腿缠蓝色的裹腿布,美孚方言妇女的发髻以牛骨簪和银簪、银质和铝质的各色饰品
5、多姿多彩的80年代黑龙江服饰文化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黑龙江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黑龙江有着东北独特的传统文化,无论从饮食习惯,还是服装衣着。黑龙江的服饰是适宜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服装。
你对黑龙江的服饰文化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黑龙江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70年代,整个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服装是暗色系的天下,要是有谁能穿上件绿色的军装则显得格外光荣。改革开放的劲风一朝刮起,最先变革的,便是人们身上的色彩。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
6、猜你喜欢:
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多姿多彩什么意思多姿多彩的生活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姿多彩造句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意思多姿多彩的近义词仫佬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ppt生活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鱼多姿多彩的靠垫多姿多彩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