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简短20字

星座解梦2023-05-29 16:09:00未知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简短20字

文章目录:

1、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含义 民俗 怎么包 做法

2、端午包粽子步骤,端午包粽子的做法

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怎么煮 种类

4、端午节粽子 不同种类怎么做 意义是什么

5、端午节买粽子 你知道怎么挑吗

6、猜你喜欢:

1、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含义 民俗 怎么包 做法

端午节吃粽子是由古至今的传统民俗,那么大家知道关于端午节的粽子与故事有哪些吗?粽子的做法有哪些工序呢?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答,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一心想着联合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殉国。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听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将白起攻楚都郢城,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听到郢城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投入汩罗江。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此后,每年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历经千年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依然承袭着传统,除了吃粽子之外,还会选择在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尽管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而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楚国人民试图救起屈原的努力。

粽子的制作方法

摘箬

箬叶需要当年新生的嫩叶,最好在夏至前后采摘。箬叶包粽不单是一种传统,而且用这种材料包裹,在煮的过程中,能将箬叶的自然清香渗透至粽子中。而且箬叶最好选又宽又长的那种。

箬叶折法

选取一片,或多片箬叶,折成一个漏斗形。宽大的箬叶,一片即可。如果不够大,则需要两三片叠起来使用。

将配好的主料用勺子装进去

简单补充一下主料的加工配制方法:糯米及所需添加的豌豆需用水浸泡一晚,滤干后加入盐,糖等调味。调好的主料加进箬叶做成的漏斗中,用筷子插实一下。将箬叶的两边合起用左手拇指捏住。

封口扎实

用右手将长出的箬叶齐根折回,将口封住。再用绳子或棕叶拦腰扎实,扎紧。

煮粽子

将包裹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熟煮透,一般需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煮得久一些会更好,一般农家会用柴火煮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清香四溢。

2、端午包粽子步骤,端午包粽子的做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各地人们挂艾草,赛龙舟,戴香囊,各种各样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而在这些异彩纷呈的传统民俗之中,吃粽子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一个了,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端午节包粽子的步骤,一起来学习吧。

蛋黄肉粽

原料:圆粒糯米、熟咸鸭蛋、绿豆、猪肉、生抽、黑胡椒粉、盐、油、箬叶、棉绳

做法:

1、糯米提前一夜浸泡;猪肉切稍微小的块,加黑胡椒粉,生抽,盐,糖少许,油拌匀,腌制一夜;绿豆提前一夜浸泡;鲜箬叶洗净。

2、泡好的米和绿豆混合,剥出蛋黄,把蛋黄做馅,可以把剩余的小部分蛋清加入米里混合。

3、取两片叶子交错重叠,卷起,放米,放肉,放蛋黄,放肉,再盖米,包成粽子。

4、锅里烧足量水,水开后下粽子,大火半小时,转中火至少1.5小时,关火后可继续焖1—2小时即可。

红豆蜜枣粽

原料:糯米、红豆、蜜枣

做法:

1、红豆泡十二小时以上;糯米泡五小时以上。

2、糯米和泡好的红豆混合。

3、粽子叶里放好糯米红豆和蜜枣,包成粽子,煮熟即可。

豆沙粽

原料:糯米1000克、豆沙400克

做法:

1、粽叶提前泡好;糯米泡2小时。

2、粽叶卷成筒状,装一点糯米,放一点豆沙进去,压实,表面在放一部分糯米压实,粽子包扎缠紧。

3、起锅烧开水,下锅煮2小时即可。

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怎么煮 种类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历来都有吃粽子的习俗,那么大家知道关于端午吃粽子的由来吗?怎么煮粽子呢?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教大家,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粽子怎么煮

1、粽子很难熟,可以用高压锅煮比较省时省力,煮粽子一定要在水滚以后才能放入粽子,并且水面一定要浸过粽面,不然没被水浸着的粽子无论如何也煮不熟的。

2、高压锅大火烧沸,当蒸气开始冒出时将压力阀盖上,再转中小火煮30分钟,然后关火焖20分钟,最后将压力阀取下,将锅内的蒸气完全放出即可;如使用普通汤锅煮制,水开之后中火还需煮制2小时以上。

掌握要点:煮粽子的时间和你包的粽子的大小有关,糯米一定是要先泡软的,泡时最好放些灰水(咸),这样煮出的粽子才好吃。要知熟不熟,煮到一定程度捞起来用手指压一下,感到软而有粘性就是熟了,否则,翻过来继续煮。另外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

端午节粽子的种类

北京派

北京的粽子就是典型的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特点就是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多数都是糯米粽,红枣、豆沙是比较常见的口味。

西安派

西安的蜂蜜凉粽相传始于唐代。它的吃法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其口感凉甜芳香、沁人肺腑。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四川派

四川辣棕,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四川辣棕要比一般粽子制作步骤稍多一点: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四角粽。

湖南派

湖南汨罗粽子与其他地方的粽子相比有三个特点:正宗的汨罗粽是尖角粽,有点像牛角;汨罗粽要放适量的碱;汨罗粽的粽叶是需要艾叶水泡过的。

广东派

广东粽子是典型的南方粽子:个头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边有个尖角,有点像锥子,用糯米、绿豆、咸蛋黄、花生、五花肉等作为内馅,然后上锅蒸熟即可。

4、端午节粽子 不同种类怎么做 意义是什么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粽子,那么不同的粽子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端午节不同种类的粽子应该怎么做,以及吃粽子有什么意义吧!

不同种类粽子的做法

蛋黄肉粽子

食材,主料:梅花肉400g、粘米700g、干香菇50g、鸭蛋黄7个、洋葱1个,配料:盐、酱油、姜片、柠檬汁、棕绳、五香粉、老抽、葱段、粽叶、豆油

步骤及方法

1、粘米淘洗干净,放清水中泡3小时,如果天热可以放在冰箱中,用之前

5、端午节买粽子 你知道怎么挑吗

端午节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吃粽子了。五花八门的粽子,口味各不相同,满足了各式各样的人们。但是,怎么挑粽子,才能挑到健康无污染的粽子呢?就让老黄历带你了解,端午节买粽子,你知道怎么挑吗?

第一招:眼看鼻闻,注意尖角刺袋

首先,在选购粽子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要注意真空包装粽子、塑料袋或铝箔袋粽子包装应完好,观察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气或涨袋等现象。

鼻闻粽子是否有霉味等其他异味,清香味浓郁的粽子食用时风味更好。

要注意观察粽子外包装是否有印刷清晰的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要尽可能挑选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第二招:粽叶鲜绿,可能有猫腻

不过度追求粽叶颜色,注意煮熟煮透粽子。

粽叶经过高温蒸煮后绿色会褪去一些,略发黄,属正常现象。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不要过于追求粽叶的颜色。粽叶过度鲜绿,那可能有猫腻,并不是真实自然的。一般情况下,墨绿、黄绿、淡黄都是正常的。

第三招:天气湿热,不要闷起放

粽子分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真空包装粽子(常温粽子),要根据所购买的粽子类别,采用不同的存放方法。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即时食用,食用剩余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

粽子不能常温下闷放在不透气的塑料袋中,如不能在2-3天内食用完,可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如要存放多日,宜放入冷冻格冻藏。真空包装的粽子开袋后同样需及时冷藏或冻藏。常温粽子可直接放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不建议放在冰箱冷冻室存放,以防止包装袋冻裂。如果是自制粽子,注意随包随吃,棕香会更加浓郁。

第四招:粽子虽好,不要莽起吃

粽子大多属于高糖(高淀粉)、高能量的食物,食用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汤羹等,既均衡营养,又有助消化。对于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市民,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