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拉祜族图腾的含义是什么(拉祜族的象征)

星座解梦2023-05-05 08:00:49未知

揭秘拉祜族图腾的含义是什么(拉祜族的象征)

文章目录:

1、揭秘拉祜族图腾的含义是什么

2、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拉祜族库扎节

3、拉祜族的葫芦崇拜的传说

4、拉祜族节日,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5、拉祜族打歌的由来与特点

6、猜你喜欢:

1、揭秘拉祜族图腾的含义是什么

有“猎虎的民族”之称的拉祜族源于古羌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拉祜族,人们对葫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崇拜它,是它为吉祥物、神圣物,去过拉祜族聚居地的人或许就能感受到,从人们的服饰上、摆设上都能看到葫芦的图案。那么,在拉祜族文化中,葫芦代表什么呢?拉祜族人为什么崇拜它?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葫芦是拉祜族的崇拜物,拉祜族民间史诗《牡帕密帕》就有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拉祜族节日跳芦笙舞,澜沧县还过“葫芦节”。由葫芦和长衣裳花边装饰纹样所组成的图案,象征人类的起源和拉祜族始祖的由来,也象征女性美和人丁兴旺、生活幸福。

在拉祜族民间广泛流传着葫芦孕育人种和人类源自葫芦的传说。至今仍将葫芦视为吉祥、神圣之物。人们喜将葫芦籽缝在小孩的衣领或帕子上,而妇女的服装及围巾、包头上也多有彩线绣制的葫芦和葫芦花图案。拉祜族认为穿了这种服装魔鬼便无法近身,孩子能健康成长,妇女能终年平安。

在拉祜族看来,如果姑娘的胸部、腹部和臀部外形与葫芦相似,那么,不仅姑娘健康美丽,将来还会多子多女。情人们相互赠送的信物上也绣有葫芦花和葫芦的图案,以此象征爱情的纯洁与神圣。

2、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拉祜族库扎节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节日文化是非常深厚的额,有非常多的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文化,而在我国甘肃地区的拉祜族,有一个库扎节,你对库扎节对于拉祜族的重要性有多少了解,本期拉祜族文化为你解析。

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三十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

年三十以前,除夕这天,家家蒸糯米饭、舂糍耙,寨子里碓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糍耙舂好以后,要先揉成几块小的,分别摆在刀、斧、锄、犁钟等农具上,感激这些生产工具为人们砍树开地,使粮食获得了丰收。村内住户,到寨边的树林里祭祀山神,祈求山神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护佑,使谷物丰收,狩猎顺利。太阳快落山时,全家男女老少站在家门口,面向西方祷告,迎接祖先亡灵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凌晨,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名或两名少女去抢接“新水”。当寨内传来第一声雄鸡啼鸣时,抢水人抬着竹筒争先恐后地奔向泉边抢接新水。

拉祜族群众把新春之水作为纯洁、吉祥的象征,据说,首先接到新水之家,会万事如意,灾难全消。抢接来的新水,首先要给长者洗脸,表示对长者的祝福。初一这天,人们一般不外出串门,初二日起才开始带着礼物拜会亲友,相互贺年。

在过拉祜扩期间,寨内男子要举行一次狩猎活动。这次狩猎,如果猎获到大的野兽,即视为大吉大利;如果空手而归即视为不吉利。因此,男人进山以后,一定要猪获到野兽才欢呼雀跃而归。

您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春节传说之老鼠嫁女的传说

独特的新宾满族人家的药香节

3、拉祜族的葫芦崇拜的传说

信仰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像中国人信佛,西方人崇拜上帝一样。当人们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又不愿意承认时,则需要像神明请示以让自己内心感到满足。每个民族也有每个民族的信仰。那么,你想知道拉祜族的葫芦传说吗?就跟着小编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中国拉祜族的支系苦聪人的图腾是葫芦。他们视葫芦为自己的始祖和保护神,至今仍把葫芦看作女性美的象征,男子择偶追求的女性的乳部、腹部和臀部的标准都与葫芦相似。他们给孩子取名时,都要带一个葫字,希望孩子长大成婚后,也像葫芦一样,生下更多的孙男孙女;习惯在小孩的帕子和衣领上钉上葫芦籽,以为这样鬼魔不会挨身;把葫芦当作家庭贫富的标志,摆在门前或吊在屋梁上,有的门前堆放四五十个葫芦,以示富有;用葫芦制作各种用具,至今仍喜欢用葫芦做的瓢、碗、勺等器具和芦笙等乐器,对不能用葫芦代替的鱼篓、斧头、木雕等用具,也要制成葫芦状。

这种习俗的由来是:相传很久以前,洪水漫天,人都淹死了,只有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在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漂泊了7天7夜,幸存下来,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繁衍了后代。又传说,远古时代,洪水之后,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孤儿。一天,他在池塘边玩耍,有一条小红鱼吐了一粒葫芦籽给他。孤儿把它种在自己的茅棚外,不久结了许多葫芦。一天夜里,一声巨响,一道金光,从葫芦里走出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与孤儿结成夫妻,从此,人类便繁衍了下来。因此,葫芦便成为苦聪人的图腾被崇拜。

可能你也喜欢:

别具一格的东乡族建筑

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佤族祈求平安的传统习俗:摸你黑

刚健、豪放、挺拔的东乡族舞蹈

4、拉祜族节日,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拉祜族的节日很多,而且都非常有民族特色,比如葫芦节、火把节、二月八和月亮节等都是拉祜族比较特别的节日。拉祜族人热情好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拉祜族传统的节日,感受这个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拉祜族文化,看看他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葫芦节

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葫芦节源自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史诗叙述厄莎造就天地万物后,将一粒金色的葫芦种子种在一棵大树下,种子慢慢发芽、开花、长成葫芦。厄莎请来小米雀和松鼠啄开葫芦,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从葫芦中走出来。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成为拉祜族的诞生日,每年都要举行庄严的庆祝仪式和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春节

拉祜族的春节称为“扩”,分为大年和小年,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为小年,又叫“男人年”。传说远古过年,男子外出打猎,来时年已过完,为了慰劳男子,重过一次年,是为小年。

拉祜族对春节极为重视,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准备过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鸡叫后,家家户户便在枪炮声中到山泉边、水井旁抢“新水”。据说,谁家最先抢到“新水”,谁家当年的谷子就会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抢回来后,要供于神龛上祭神敬祖,给老人洗手。接着将糯米粑粑烤熟,先敬传说中的英雄扎怒扎别,再分别献给牛、农具以示慰劳。

初一这天,活动限于寨内进行,主要的活动是到寨子东面的山岗上请年神。初二至初四,亲友间带酒、糯米粑粑、猪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过年礼后,要给拜年者拴红线祝福。出嫁的女儿亦携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体外出打猎,出发前,要举行狩猎祭祀活动。正月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人将年神送回到山岗上,夜里在村寨广场欢跳芦笙舞,第二天开始生产劳动,春节结束。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语支各族的共同节日,也是拉祜族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拉祜族有着本民族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厄莎强迫人们在八月十五这天向他进贡,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别带领人们进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将太阳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

扎努扎别采松明绑在水牛角上,将蜂蜡涂在黄牛角上,照亮大地。人们才得以耕种、收获,战胜了厄莎。

厄莎十分气恼,设计害死了扎努扎别。

为了纪念扎努扎别,人们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点燃松明火把,相沿至今,成为火把节。

火把节之夜,村寨中央立一对数丈高的大火把,由头人或德高望众者将大火把点燃,各家家长也将自家房前的火把点燃,持火把绕行房前屋后,田间地角,驱赶蚊虫鼠蛇,青年们则围着村寨广场的大火把欢跳芦笙舞,通宵达旦。

祭祖节

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祭祖时,每家在神龛旁临时摆一篾桌,将芭蕉、菠萝、桃子、石榴、姜苗花、鸡凤花、养凤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数与去世的祖宗人数相同,插上香蜡,之后杀鸡做饭,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时要按去世祖先的辈分大小一一恭请回来过节,祈求他们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须边祭三天,至十五日将祭品用一块篾笆盛着送至寨外僻静处,节日方告结束。

新米节

具体日期不定。在农历的七、八月间稻谷黄熟时选一天。按习俗,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里,连牲畜也赶回家。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后按顺序给牲畜、生产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后吃。

二月八和月亮节

这类节日只有信佛教的拉祜族才过。时间分别为农历二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动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后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还由老人用新米饭、新鲜瓜果祭拜月亮。

圣诞节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历12月25日过此节。节日清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集教堂唱《赞美诗》(拉祜文),下午开展群众性文体、社交活动并互赠礼品。礼品由教堂波管(管理财务的人)造册登记,悬挂在立于广场中央的竹竿上,由牧师祷告后点名领取。送礼品要送对方没有的东西,青年男女之间则互赠对方心爱之物。各种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优胜者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和糯米粑粑。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娱乐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线将陀螺绕紧,然后扯动鞭子,陀螺即飞旋而出,以击中对方的陀螺并使之停止转动者为胜方。打陀螺不仅在寨内进行,有时寨与寨之间还各自选出代表队开展比赛,风气颇盛,民间亦有谚语云“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荡秋千更是年节里不可缺少的活动。

5、拉祜族打歌的由来与特点

在云南的一个小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有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我们,世世代代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拥有者自己的各民族文化。这期小编就带着大家走进拉祜族,了解拉祜族文化,感受拉祜族的民族气息!

拉祜族源於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後向南迁徙,在战国时就已经在云南境内活动。在不断的迁徙和与其他民族交往中,逐渐创造出了属於自己的舞蹈文化。拉祜人民喜爱歌舞,世世代代都把歌舞作为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祭祀、传统的节日集会上,以及在婚嫁、新房落成等喜庆活动以至丧事中,能歌善舞的拉祜族人民也常常很自然地群聚歌舞,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流传的有“芦笙舞”、“跳歌”、“摆舞”三大舞种,每个舞种又各有数十至上百个套路。在双江,拉祜族的舞蹈主要以“跳歌”为主。

“跳歌”是与芦笙舞联系密切而又自成体系的古老舞种,在不同的地方,“跳歌”的名称也不一样,在澜沧、双江、临沧、沧源等地叫“打歌”;澜沧江以东地区叫“跳笙”或“跳歌”。舞者在场院或平地上围成一圈,和着乐器的节奏踏地跺脚,翩翩起舞,边舞边唱。唱词异常丰富,有即兴即景而唱的;有调情逗趣的;有猜调射迷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也有神话传说和传统故事。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打歌调,就是在双江当地广为流传的拉祜族打歌调,叫做《欢迎你到双江来》。

拉祜族喜欢打歌,把打歌看作是和天地神灵的对话。现在,拉祜族还流传着和打歌有关的传说,拉祜族老人王治山说:

“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之後,天地间有了各个民族,大家就到天神那里去接受建设天地的任务。拉祜族的祖先做好了苦荞粑粑带着去,一来可以用作记录任务的纸,又可以用来遮风挡雨,肚子饿了,还可以用来充饥。

在天神那里领到了建设天地的任务之後,拉祜族的祖先往回走,在回来的路上,拉祜族的祖先在山上遇到了老虎、马鹿和麂子,拉祜族本来就是喜欢狩猎的民族,看到了猎物,马上就去追,他打死了老虎,把马鹿和麂子也活捉了。

因为去追猎物,拉祜族的祖先肚子饿了,就把苦荞粑粑吃了。回到家之後,因为记录任务的苦荞粑粑被吃了,拉祜族的祖先就一边回忆天神的话,一边用手和脚比划,就这样,拉祜族原始的打歌就形成了。”

拉祜族在打歌的时候用的乐器叫芦笙,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的乐器,像苗族就特别喜爱芦笙。在拉祜族的长篇史诗《牡帕密帕》中记载,拉祜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孕育出来的,因此拉祜族以葫芦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徵,而芦笙就是用葫芦做出来的。

双江自治县文化局局长铁明亮就是一个地道的拉祜族,在他的办公室里,经常放着一支芦笙,有朋友来了,或是工作累了,他就会拿出芦笙来吹奏一曲。谈起拉祜族的打歌,铁明亮局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拉祜族打歌的类型在我们双江境内主要就是打歌,器乐以芦笙为主。拉祜族歌舞的特点主要有一个是区域性,一个地区、一个乡镇、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包括在芦笙的点子和萧的点子的吹奏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可能你也喜欢:

佤族对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司岗里

趣味横生的东乡族婚俗

“捣杵为乐”的高山族杵舞

朝鲜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农乐舞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