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无锡端午节去哪里玩)

星座解梦2023-04-17 02:20:16佚名

无锡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无锡端午节去哪里玩)

文章目录:

1、无锡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3、福建端午节习俗

4、中山端午节习俗有什么

5、天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6、猜你喜欢:

1、无锡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在无锡,解放之前,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在无锡,端午节要吃粽子、饮雄黄酒等等。还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的“蓉湖竞渡”。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无锡的端午节习俗吧。

旧俗在端阳这天要“祝飨”,即祭祖,这与每年的清明祝飨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其他例如吃粽子,熏艾蓬草,插菖蒲剑,饮雄黄酒,吃煨大蒜头、咸鸭蛋,挂钟馗像,洗百草裕等等。小孩额上要用雄黄写“王”字,穿老虎皮或者五毒衣——绣有五毒的衣服,意为避邪防毒。这些习俗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大都是一种蛆虫消毒的措施。从端阳开始,气温会逐渐升高,疫病开始逐渐流行,此时采取一些防虫消毒措施是很必要的。

无锡端午习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即划龙舟。无锡地区的划龙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称之为“蓉湖竞渡”。

竞渡的地点选在北塘黄埠墩一带,因为这里是古芙蓉湖所在,水面较其他河道开阔,距离北门也不远。

正式的竞渡需要几年才举行一次,正式比赛所用的龙船共有13只半。这13只半的龙船代表了无锡城乡14所神庙。他们分别是梨花庄的延圣殿,东门外延寿司殿,南门外南水仙庙,西水关外西水仙庙,南门外的张元庵,北门外府城隍庙,南门小南海,西门四大天王庙,江尖上关帝庙,船厂里三大老爷庙,以及其他泗堡桥,大小河上,北水关,惠山浜的四所神庙。由于惠山浜的龙船有时参加有时缺席,所以称参赛龙船为“13只半”。

龙船在每年比赛之后都将船底凿穿,沉放在相应的河道中,只将龙尾露出水面,等到下次比赛时再捞起修理。沉放龙船的河道都是小型的专用河道,统称为“龙船浜”,在无锡这样的龙船浜有14条,例如:大窑路龙船浜,沉放南水仙庙龙船;日晖桥龙船浜,沉放张元庵龙船;船厂里龙船浜,沉放三大老爷龙船;迎龙桥龙船浜,沉放西水仙庙龙船,等等。

每只龙船的颜色都不相同,如:张元庵的石灰龙;南水仙庙的乌金龙;西水仙庙的太保龙;三大老爷庙的绿龙,等等。每只龙船都有三四层高,顶用青布作幔,树立彩旗,五彩缤纷,中央设有神龛,供奉各庙神像。因为竞渡最先是纪念屈原的,所以每船都悬挂有绣着“楚国遗风”的锦旗。

在正式比赛之前的四月末旬,各路人员就要在龙船浜附近进行水上操练,每船一般都有二十名左右水手,比赛之前他们都要在神像前盟誓,如果比赛中有人坠水,一律不予营救。

正式比赛那天全城沸腾,人们争相前往北塘观看。《锡山景物略》载:“往看者无大小,无贵贱,无男女,无城乡,水路并发。路则演塘摆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龙舟亦挤入各船帮至不得伸缩。”

比赛结束之后还有许多余兴节目,如由官绅或名妓,将活鸭、酒坛等扔入水中,由水手抢夺,抢到者就可以去官绅或名妓处领赏。

蓉湖竞渡直到民国仍十分热闹,且规模甚至超过前代。这是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无锡地方商人势力崛起,而各神庙此时基本都成了各行业的公所,如延寿司殿为酒业公所,延圣殿为木业公所等等,蓉湖竞渡也就成了他们展示财力的大好机会。

无锡解放后,无锡端午习俗这些活动统统停止,只在1958年,“绿龙”还进行过一次竞渡,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蓉湖竞渡连同其他端阳习俗一起,渐行渐远,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你可能会喜欢:

节日查询:2016年节日大全

2015年每日财神方位查询表

每年的全球洗手日是哪一天

中国记者节的由来,多少人知道

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

3、福建端午节习俗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各地的纪念活动既有相同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但也有其它各不相同的纪念习俗,比如福建,就有很多当地特有的活动与习俗。那么就让老黄历给大家介绍,福建端午节习俗。

泉州“水上捉鸭”乐趣多

泉州端午节有个特别的习俗:“水上捉鸭子”,过程十分有趣,先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放一去皮的杉木,越长越佳,杉木上涂以油料,使之润滑;杉木尾端挂一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笼盖竖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开。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的协助下,抓住活鸭,活鸭即作为活动奖品。

在捉鸭子过程中,岸上观众千百人呐喊助威,欢声雷动,十分热闹。

福州熏烟喝茶

熏黄烟:端午节当天中午时分,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黄烟往墙缝、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

用煮粽水洗身: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

喝“午时茶”:端午当天,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时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它对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都有效果,还能防暑降温。

龙岩拴“五色线”祈平安

在龙岩过端午,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其实这四脚狗和其他地方挂香囊的风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挂的东西不一样。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

龙岩地区还有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的习俗。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4、中山端午节习俗有什么

中山地区河川众多,在端午的这一天是没有理由不来个龙舟竞渡的。中山原本不叫中山的,但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后来才改的名字,但是,名字改了,过端午节的习俗可是一点都没变。本期中山文化就为你介绍中山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山端午节习俗一:龙舟竞渡

石岐的龙舟,以紧邻河涌的张溪、南下、基边、员峰、西厂、上基、大墩、岐头、厚兴最为盛行。每年的四月下旬,各乡选好吉日,在宗祠、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后,由村内最年长的老人率众将上年埋藏在龙舟坞里起出龙舟,洗净修补上油。然后由村中德高望重者用碌柚叶等为龙舟净身,在龙舟插上龙头龙尾,并在龙头龙尾上簪花戴红进行龙舟下水仪式。村中年轻力壮的近80名男子就会将龙舟扒到河涌上演练,谓之"出龙"。到了五月初五,石岐各乡的龙舟就会在岐江河上进行赛龙夺锦,胜出者奖励大埕烧酒和大只烧猪。当晚,在乡中大摆"龙舟饭"。参加龙舟竞渡和为龙舟赛出力的人士都可以吃龙舟饭,吃完龙舟饭后,一番拜祭仪式后,将龙舟重新埋到河涌的龙舟坞里,谓之"收龙"。

中山端午节习俗二:特色粽子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芦兜粽的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历数百年而至今天,宾馆酒楼的茶市,每到农历四五月,仍有保留着切件芦兜棕供应给茶客,甚至在酒楼门前装饰宣传,色纸飘飘,大量销售芦兜粽。

芦兜粽,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典型做法:糯米洗净,用微量精盐、生油、拌匀,夹以烧腩肉、咸蛋黄,用圆水草绑扎;粽呈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一般直径12厘米,长30厘米。先烧滚水,放入粽,文火煮4小时,中间添些开水,收火浸于汤内4小时,食之味香腻韧滑。

据说,其所用的烧腩肉,还加上微量五香粉,粽的香味更浓郁。有些家庭主妇,在煲芦兜粽的水中,放些菖蒲以增加"香"味。茶楼、饼店、小商贩纷纷做芦兜粽出售,供应给消费者及送礼者。

芦兜粽,一向外销港澳,但港澳称它为中山芦兜粽。港澳人认为中山人利用芦兜,即是属于物尽其用,又能创造了别有风味的食品。

端午节概况: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天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全中国的人好像都在吃粽子。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总有一些特有的习俗与我们不同,天津也不例外。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天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一起看看吧。

1、避五毒

从时令上讲五月正值仲夏,因此津京地区习惯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仲夏开始,蛇、蝎、蜈蚣、壁虎、蛤蟆五种“毒物”开始出现,蚊蝇等害虫开始滋生,容易蜇咬人传播疫病,因而从古时起,人们就开始把端午节视为“卫生日”。端午节搞卫生,不仅是要打扫庭院、清除卫生死角,更留下了避瘟习俗。

2、食五毒饼

老天津卫曾经有一项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饼,目前几乎绝迹。五毒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毒图案。五毒饼也曾是端午节走亲访友互相馈赠的常见礼物。

3、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吃粽子,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4、戴搭拉

戴搭拉,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除在大门上插艾草防虫外,还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5、用柳叶水洗脸

在静海,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