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戏五大名伶之一,大师王宝莲生平

星座解梦2023-04-17 18:16:47未知

泗州戏五大名伶之一,大师王宝莲生平

文章目录:

1、泗州戏五大名伶之一,大师王宝莲生平

2、泗州戏的历史由来,来源各有说法

3、戏说戏剧,泗州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德艺双馨的泗州戏名旦李宝凤生平介绍

5、泗州戏皇后——名伶李宝琴的生平

6、猜你喜欢:

1、泗州戏五大名伶之一,大师王宝莲生平

泗州戏,发展至建国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以李宝琴、霍桂霞、李宝凤、周凤云、王宝莲五位名伶为代表。今天,要介绍的正式五大名伶之一:王宝莲。她作为一名泗州戏大师,她在表演的生平中是怎么样的呢?一起了解一下。

泗州戏大师王宝莲个人简介:

王宝莲,女,1936年生人,著名泗州戏表演艺术家,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泰斗级花旦演员,1957年5月与李宝琴、霍桂霞、李宝凤、周凤云并称“泗州戏五大名伶”。后因身体欠佳,早离舞台,故形成泗州戏四大名旦。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她与姐姐王宝霞珠联璧合,当年在梨园行可谓是一段佳话。1957年随安徽戏曲代表团进京汇演,在怀仁堂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等亲切接见,同年有幸与严凤英、霍桂霞、周凤云、李宝凤一起,参加文化部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班,得到梅兰芳大师亲授。1959年参加省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同年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慰问演出。

泗州戏大师王宝莲表演特色:

她嗓音甜润,扮相俊美,唱工保持了缠绵委婉的韵律,优美深情的品格,她做工活泼洒脱,擅长刻画人物,并在“演戏演人物”,“唱戏唱心声”的探索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在她的表演中,以柔美靓丽的造型、妩媚传情的眼神、特色鲜明的唱腔,塑造着多种类型的角色,从人物性格出发,巧妙地将程式化动作,灵活融汇于她的表演之中。

她在表演中始终遵循花旦艺术的特点,长于表演,长于刻划人物。她在舞台上塑造的《红娘》《棒打薄情郎》《玉堂春》等剧中人物,栩栩如生。例如:她演的《红娘》使本来比较娇媚、俏丽、活性的红娘透出一股英气。她在表演中尽力刻划人物内在美,在《诓妻嫁妹》一剧中,她前饰俞素秋,后饰韩玉姐,她能从两个不同人物出发,人物形象刻划的细微生动,言行举止都符合人物的身份,能做到形不离意,意不离形,意到形随。她的演唱风格颇具梅兰芳大师的风范,吐字清晰,咬字发音轻重恰到好处,慢而不坠,快而不慌,散而不瘟,声腔婉转,悦耳动听。

泗州戏大师王宝莲代表剧目:

代表作:《皮秀英四告》、《红娘》、《玉堂春》、《棒打薄情郎》、《诓妻嫁妹》、《张郎休丁香》、《张彦休妻》、《压裙记》、《吕蒙正赶斋》、《雁门关》、《绣鞋记》、《血汗衫》、《临江驿》、《陈妙常》、《戏牡丹》、《三贤》、《王海棠打桑》、《闹菜园》、《昭君出塞》、《马前泼水》、《狸猫换太子》等等。

2、泗州戏的历史由来,来源各有说法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对于泗州戏的历史由来和来源却各有说法。那么,到底由来和来源是什么呢?一起去了解吧。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的形成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当时的州治今泗县县城,辖境约今安徽泗县、五河、明光、江苏泗洪、盱眙)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1920年前后,泗州戏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并开始进入城市。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又叫“肘鼓子”。叫它“拉魂腔”,是因为它唱腔优美迷人。叫它“肘鼓子”,多数人以为是它曾用狗皮鼓伴奏而得名,其实都说错了。“肘鼓子”是由“周姑子”演变来的。

泗州戏的起源时间

《安徽省志·文化艺术志》也记载拉魂腔“距今约200余年,相当于乾隆年间”。1986年首届苏鲁豫皖柳琴泗州戏学术探讨会期间,霍守义在《“拉魂腔”源头初考》一文中,记录过一份口碑资料。

从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看,清代是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地方声腔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滋生。“拉魂腔”应是在此大背景下产生的。

在清乾隆年间,中国戏曲界酿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花雅之争”。地方诸声腔与当时处于“正音”地位的“雅部”昆曲对峙竞争。虽然清廷统治者极力抑制“花部”诸声腔的崛起与发展,甚至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来扶持昆曲,排斥、禁毁花部戏的演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地方戏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大获全胜。从此,中国戏曲地方性声腔在中国戏曲史上大放异彩。

综以,赞同“拉魂腔”初步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说法。

泗州戏的发源地

关于泗州戏的起源地,可谓是众说纷纭。《中国戏曲志·安徽卷》、《安徽省志·文化艺术志》、《泗州戏浅论》及其它相关资料提供了以下几种说法:

1、源于江苏的海州

2、源于江苏徐州九里山

3、源于山东临沂

4、源于山东滕州

5、源于山东历城

泗州戏的最终形成:

l、皖北地区的音乐舞蹈元素是泗州戏形成的艺术基础

2、优越的历史文化条件是泗州戏形成的文化基础

3、民风民俗是形成泗州戏的社会基础

3、戏说戏剧,泗州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泗州戏,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为安徽四大优秀剧种。那么,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肯定也是独具特色的,并不与其它戏剧相似。或许,你了解过泗州戏吗?你能了解其艺术特点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角色

泗州戏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头、小头、丑等几类,其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

压花场

“压花场”是泗州戏表演艺术的根本,分“单压”和“双压”两种,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艺人从师学艺时,学唱腔从八句子开始,学表演从“压花场”开始。观众对"压花场"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员在表演时,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如女演员在走四台角、旋风式时,形似风摆杨柳,状若出水芙蓉,舞姿极为优美。

花腔调门:

泗州戏的唱腔曲调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劳动号子及农民生活、劳动的音调。如赶牛耕地、妇女哭腔等,并吸收了花鼓、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音调加以改造发展。泗州戏的唱腔随意性很强,讲究自由无拘,要求伴奏“跟着演员的演唱走”,以便于演员的发挥和创造。艺人们还把这种形式名之为“怡心调”,可见它带有相当多的随心任性的因素。

泗州戏的花腔调门很多,同一种调门,演员可以自由发挥,各人唱法互不相同,同一演员唱同一段唱词时都难以规范和定型,“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嗓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节拍,除了大部分是后半腔起唱外,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但也常使人摸不着板眼,有不稳定的感觉。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发展

今天泗州戏乐曲已运用电声乐器伴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泗州戏的主弦乐器,从只有两根丝弦的土琵琶,通过改革,多次研制,相继制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种高中音柳琴。除了运用于本剧种伴奏外,还被国内外中西乐队选用,影响颇大。

泗州戏的剧目不是很多。尽管统计出的传统大戏有80余出,小戏和折子戏也有60多个。但经常上演的,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还主要是小戏、折子戏,并且以现代生活小戏为多。在这个意义上,它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也较其它剧种更显密切。

4、德艺双馨的泗州戏名旦李宝凤生平介绍

泗州戏是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同样地,泗州戏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她们努力地让泗州戏发扬光大,并且也做到了。今天,要介绍的是泗州戏德艺双馨的名旦李宝凤,你对她的了解多吗?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德艺双馨的泗州戏名旦李宝凤生平之人物简介:

李宝凤,女,安徽蚌埠人,祖籍泗洪,泗州戏四大名旦之一。苏鲁豫皖拉魂腔界享有“武旦皇后”之美誉。原蚌埠天桥泗州戏剧团业务团长,五河泗州戏剧团业务团长。出生梨园世家,四岁学艺,十二岁就唱红了淮河两岸,毕业上海华东戏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德艺双馨的泗州戏名旦李宝凤生平之艺术经历:

1937年随祖辈学艺,在苏北泗洪、徐州、山东临沂、河南永城一带演出。

1945年参加泗洪儿童宣传文艺团。

1946年到蚌埠一带演出,加入天桥剧场。

1952年调入五河泗州戏剧团任命业务团长。

1957年4月,参加安徽戏曲代表团进京汇报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国务院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等领导亲自接见。

1957年李宝凤当选泗州戏四大名旦,与黄梅戏严凤英、,泗州戏周凤云、霍桂霞、王宝莲,一起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班,得到了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等人的亲自指导,得到了周信芳的青睐,当时汇演李宝凤的武功课夺魁第一,李宝凤一生演有四百余出戏,擅长刀马花旦,还能反串小生,唱打弹拉无一不精,是艺术界难得一位艺术家,在皖鲁苏豫享拉魂腔界享有“武旦皇后”之称。她的艺术在泗州戏、柳琴戏界影响了几代人。

1958年率团到镇江大舞台演出,后受文化厅邀请与严凤英、王少舫、李宝琴、蒋荣花等一起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电影。

1959年带领艺人到上海、南京演出。

1960年率团到南京花旗营部队0970部队、唐山炮兵学院,解放军疗养院慰问演出。

1961---1963年带团到南京人民剧场、浦镇工厂、鼓楼剧场、夫子庙、水西门、朝天宫、白云石矿、汤山、中国水泥厂一些地方演出。

1963年--1964年率团怀远、淮南、淮北一带演出。

1964年---1965年率团亳州、临沂一带演出。

文革期间下放渔场、果园劳动。

1978年平反

1979年率团到南京下关、浦口剧场演出,演出火爆,票是供不应求,杨八姐一戏就被观众要求连演108场。

1980年到山东一带演出。

1980年---1985年皖北一带演出。

1985年退休。

5、泗州戏皇后——名伶李宝琴的生平

泗州戏是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有一位人,她被称为泗州戏皇后,她就是李宝琴。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盛名?一起去了解李宝琴的生平经历吧。

李宝琴生平之人物简介:

李宝琴,女,生于1933年,死于2015年5月2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人,泗州戏四大名旦之一。有苏皖鲁豫四省“泗州戏皇后”美誉,与严凤英、丁玉兰被毛主席誉为“安徽戏剧三枝花”。安徽省泗州戏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协会会员,安徽戏剧协会副主席,安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文代会。创造了李宝琴流派。

自幼跟随父亲学艺,十余岁即唱红了淮河两岸,她饰演的角色,青春亮丽,纯朴率真,表演风格清新亮丽,风趣俏皮,与霍桂霞合演的泗州戏《拾棉花》1952年获得全国首届民间戏曲调演一等奖。与严凤英、丁玉兰被毛主席誉为安徽戏剧三枝花。

李宝琴生平之人物经历:

1933年,李宝琴出生在安徽泗县一户梨园世家。她自幼跟随父母学艺,十余岁就唱红了淮河两岸,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加入安徽泗州戏剧团。

1952年,李宝琴与霍桂霞合演的泗州戏《拾棉花》,获得全国首届民间调演戏曲一等奖。

1954年她参加华东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华东区演员一等奖。

1956年参加安徽省戏曲汇演,获荣誉一等奖。  1957年,李宝琴被选送到北京怀仁堂演出,并获得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期间,梅兰芳与李宝琴在一起切磋艺术,互相学习。李宝琴与严凤英、丁玉兰被毛主席誉为“安徽戏剧三枝花”。

2006年,出席中国(泗县)首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

2015年5月20日,“泗州戏皇后”李宝琴去世,享年82岁。

李宝琴生平之个人荣誉:

泗州戏项目传承人;誉为苏皖鲁豫“泗州戏皇后”;“安徽戏剧三枝花”

李宝琴生平之泗州戏的艺术特色:

唱腔优美,嗓音甜润,被誉为:“铁嗓钢喉”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生平  大师  大名  泗州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