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文化内涵风貌——鲁迅故里 鲁迅故居文化

星座解梦2023-10-09 04:07:38佚名

最具文化内涵风貌——鲁迅故里 鲁迅故居文化

文章目录:

1、最具文化内涵风貌——鲁迅故里

2、东北菜的饮食文化历史风貌

3、粤菜菜名的文化内涵

4、川菜取名文化及内涵

5、曾被鲁迅多次称道——绍兴社戏文化

6、猜你喜欢:

1、最具文化内涵风貌——鲁迅故里

说到鲁迅,大家都不陌生,小到上小学的学生,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广为人知:《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在绍兴文化下成长的伟人的故居。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特色景点有:

鲁迅祖居

周家老台门系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鲁迅在绍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

风情园

鲁迅笔下风情园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

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着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着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着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旁另有三余书屋,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和当年的鲁迅一样坐在弥漫着淡淡墨香的“三味书屋”中,聆听着“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的谆谆教诲,做一回私塾里的读书郎,感受鲁迅儿时的生活场景和旧时私塾氛围。

2、东北菜的饮食文化历史风貌

任何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岁月的洗礼,不断的经过总结和创新发展而来的,代表着东北地区饮食的东北菜文化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历史风貌。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民众生活的历史风貌

肉食为主,应当说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这种特点最少是维持到了19世纪末叶,这里的土著居民,如满族、蒙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吉里族、苦夷等基本如此。只有朝鲜族、部分盛京满族、相继出关的汉人例外(这还主要是17世纪中叶以后的事)。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骆驼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当然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这种生活,即便到现在的草地牧点及黑龙江、乌苏里江边,那些少数民族的食物结构也基本如此。

五谷作为副食,是肉食为主的伴存特点。东北地区很早就有谷物种植业,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尤其是黄河流域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名副其实的“五谷杂粮”齐全。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那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

丰厚的冬贮,是东北地区人们饮食文化的聪明创造。由于无霜期短,人们吃地产蔬菜的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

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这是历史传统,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广大农村保留着的风俗。

冷冻食品是东北地区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严冬是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大冷库。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灭菌防腐保鲜、独具风味。

不惧冰雪,喜爱冰雪,不仅夏季里嗜食冷冻食品以降温防暑特色,冬季里也喜欢冷冻食品爽口开胃。这的确是令南国居民们既欣羡又怯于问津的东北人独具特色的口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的一系列新政策对社会经济和国民饮食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都明显的高于从前。但他们的饮食生活并没有脱出长久形成的模式。主食仍是玉米、高粱、谷子、麦、稻、稷。但麦、稻“细粮”的比重明显上升了。

但是,只有历史上那种天然合理的食料结构的再现——当然是更高历史文化层面的再现,东北人饮食的区域性革命才告完成。为此目的,东北人也许要付出至少半个世纪时间的辛勤努力。

3、粤菜菜名的文化内涵

粤菜是广东的地方风味菜肴,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文化。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被列为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的主要性格为: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粤菜文化吧!

谈起各地菜肴,人们会想起川菜的辣,北方菜的厚重,粤菜的清淡。而粤菜最可贵的特质——创新也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广州的食客爱追新,爱猎奇,更爱聚众、扎堆,还外加挑剔。如此,要满足广州人的胃口,厨师们必须不断创新,粤菜的屹立不倒,其动力恰恰在于创新。

当今被世界称之为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烹饪体系,是以中国烹饪为代表的中餐体系;以法国烹饪为代表的西餐体系;以土耳其烹饪为代表的伊斯兰(清真)体系。而中国烹饪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等因素的影响,又有四大菜系之说,而粤菜是‘四大金刚’之一。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并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著称于世。粤菜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粤菜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同中原饮食或其他菜系相比,其传统饮食文化的沉淀不如中原及其他地区浑厚。粤菜长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和滋润,看重传承,又不固于传统,在统一中显出灵活、清新和年轻,是我国饮食体系中最富于改革和创新的角色。它吸取西菜面点和外来饮食中的许多优点,重视积极借鉴,吸纳。消化外来饮食文化的先进方面,进而融会贯通于民族饮食文化之中。

粤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其地位至今未受到动摇。

粤菜是深圳发展最早、最普及的菜系,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列占一支,以入菜的原料广博、烹饪方法的讲究而一度闻名中外。其名菜有:脆名乳猪、龙虎斗、盐火局鸡、铁板烧等。粤菜无论是海鲜、河鲜还是普通炒菜、点心,都注重原料的新鲜、多样,善用烧、煲、炒、炸、清蒸、白灼等多种工艺,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原料的最引人之处。粤菜菜肴种类的可选择性非常大,首先品汤是重头,一般的餐厅几乎都有五六种以上的汤品让你挑,生猛海鲜品种多得让你点菜时听着服务员介绍各种鱼的名字就会觉得云蒸雾罩,接着再问您选哪种吃法——天!光是一个“蒸”就有不下五种方法,没个对美食有点研究的人跟着,还真有点手足无措。

您可能还喜欢:

最“另类”的火锅-牛粪火锅

重庆的饮食文化魅力--重庆火锅文化

中国最臭的美食你吃过几种?

咸甜在口的广东粽子饮食文化

4、川菜取名文化及内涵

川菜文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沉淀下来,每一道川菜的名字都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川菜菜式繁多,虽然多以辣椒为辅料,但它一共有三大类别。很多人吃过川菜后会感觉到吃了忘不了吃了还想吃,这是就川菜魅力的所在。

川菜十分古老,秦汉已经发端。公元前三世纪末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量中原移民将烹饪技艺带入巴蜀,原有的巴蜀民间佳肴和饮食习俗精华与之融汇,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川菜烹饪技术。到唐宋,川菜已发展为中国的一大菜系。清代,辣椒传入中国,川菜味型增加,菜品愈加丰富,烹调技艺日趋完善。抗战“陪都”时期,各大菜系名厨大师云集重庆,更使川菜得以博采众家,兼收并蓄,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川菜的烹制方法有煎、炒、炸、爆、熘、煸、炝、烘、烤、炖、烧、煮、烩、焖、、氽、烫、煨、蒸、卤、冲、拌、渍、泡、冻、生煎、小炒、干煸、干烧、鲜熘、酥炸、软、旱蒸、油淋、糟醉、炸收、锅贴等近40种,菜品3000种有余。

许多川菜的取名,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一品”、“三元”、“四喜”、“五福”、“六合”、“八珍”等。即以“六合同春”菜名为例,既借东、南、西、北、天、地之“六合”雄威,又谐音“鹿”“鹤”,寓祝人们长寿之美意。至于“太白鸭”、“贵妃鸡”、“东坡肘子”、“宫保鸡丁”等菜名,亦颇能发食客思古之幽情。30年代北碚开了家“兼善餐厅”,店主人取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立身哲句命名餐馆,立意可谓深远。其后之“兼善汤”、“兼善面”、“兼善包子”,更成为着名佳肴,令人回味悠长。“荷包鱼肚”,则是重庆着名特级厨师曾亚光老先生有感于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的民歌,精心创制出的一道名菜。品其美味,观其美形,似能感受到清新扑面的巴风乡情。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川菜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在重庆毛肚火锅的基础上,80年代出现了鸳鸯火锅、四味火锅和酸菜鱼系列;90年代又有辣子鸡系列,啤酒鸭、豆花鱼系列和泉水鸡系列菜品等风靡山城。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主要由重庆、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风味名特菜肴组成。

你可能也会喜欢:

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

美国人圣诞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不得不知的台湾夜市十大诱人美食

女性的就餐礼仪都有哪些?

5、曾被鲁迅多次称道——绍兴社戏文化

在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戏曲文化。泉州的梨园戏,四川的四川灯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台湾的歌仔戏等等数都数不完。在绍兴文化中也有自己的戏曲,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绍兴的社戏文化。

顾名思义,社戏即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它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社戏源于古代官社或私社的祭祀、庆祝活动,随着戏艺形式的多样化,社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各种戏艺形式细分化和专业化,诸如杂技、戏曲等戏艺形式逐渐独立并成熟,然后这些专业的戏艺团队又以合作或受邀聘请的形式融入各地社戏表演中。

绍兴社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到南宋时期已经十分盛行。社戏是为祭社而演的戏。绍兴旧时习惯,每年春秋两季要祭社。春祭叫“春社”,秋祭叫“秋社”。祭社之日叫“社日”。社戏一般在庙台、草台、河台、街台等场所演出。戏台搭在祠庙里,就叫庙台;搭在路口或空旷处,就叫草台;搭在河岸边,就叫河台;搭在临街,就叫街台。社戏的兴盛,成就了绍兴的古戏台。

社戏的内容有:

酬神祈福

甲骨文多见祭祀殷王于社祈年求雨的记录;《诗经》中也有西周时用粮食、牺牲祭社祈求甘雨和丰收的篇章;春秋时代遇到日食、水灾亦祭祀于社,发生重大事变还要结盟于社;现代社戏继承了旧时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习俗,先时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每每在精彩的社戏节目开演之前先要酬神祈福。

文化娱乐

最初将文化娱乐活动列入社祭活动中的戏艺形式,多属动作表演类,例如演武、马戏、蚩尤戏。

文献资料或民间传说中,葛天氏歌八阕,称得上是最早列入社戏中的歌舞类表演节目。《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中国远古帝王谱》:“罗奉十四年(庚寅,前7711),葛天氏作歌八阕,歌颂伏羲氏族东迁创业的史迹。其歌分为八个章节,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谨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后续随着戏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百戏、杂剧、戏曲等戏艺形式逐渐被引入社戏表演中,并成为主流形式,因此现代人一提起听庙戏、演大戏、看戏等等,这里的戏字通常指的是戏曲(戏剧)。浙江绍兴被人们称作”戏曲之乡“,曾经是全国四大声腔的盛行区,绍兴人爱看戏,爱听戏,早就有传统了。在绍兴,社日演戏的风俗是由来已久的了,早在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商业相关

由于社祭引入了文化娱乐表演项目,自然引起更多的人前往参观,甚至一些盛大的社戏往往会吸引各国君主专程前往参观。届时,周边的村民乡亲们遍邀外地乡戚,备酒备饭,招待看戏。有些农村依然有看社戏的风俗,每家每户出一点钱,请戏班子来演,目的不是为了拜神,而是一种娱乐活动。由此带旺了社戏期间的商业相关活动,农村的贸易集市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