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蓑衣是人们拿身边的草编织成衣制造出来的。人们需要在田间劳动,一手拿遮雨的一手干活非常不方便,就用身边可以找到的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来编制。按照衣服的样式制作,并且还区分上衣和下裙,如果再配合头上的斗笠,干活就方便很多又不用淋雨。
2、“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自《国语·齐语》。
3、可见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蓑衣用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制作完毕。制作蓑衣的原料最好是棕,弄成相应的棕绒、棕线、棕绳,从领口开始排列叶子数量,用碗给领口塑形。在定位以后开始慢慢缝合,一般会有个模型,量好尺寸后再嵌入藤条,这样就能成衣。
4、用身边的 稻草、蓑草或者茅草之类,虽然挡掉了一定的风雨,身体还是会被雨水打湿,但是这个雨衣的概念还是好的。因此人们在材料上下功夫,用不同材料来代替棕麻,蓑衣有部分渐渐演变成了斗篷。斗篷最初简化了蓑衣,不仅可以防雨还可以御寒。斗篷长的叫斗篷,短的叫帔,大部人选择了无袖。
5、蓑衣虽然结实,但比较厚重。现代的雨衣继承了斗篷蓑衣的优点,并且更轻便,适合现代的生活。两种样式的都有,只是材料、外形稍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