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楠木,为中亚热带樟科常绿大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在气温约0-3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的亚热带区域,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垂直分布最低为四川七洞沟飞泉寺的海拔276m,最高为四川峨眉山的海拔1120m。
楠木最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1米。主指桢楠属(phoebe nees)和润楠属( Machilus nees)木材。桢楠属归类为楠木本类,主要有缅甸黄楠,小叶楠等;润楠归类为楠木旁类,主要有水楠,大叶楠,滇楠,紫楠等。桢楠和金丝楠均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有本质区别,桢楠木质纹理并没有金丝,带有闪光色彩的桢楠并非真的金丝楠。
楠木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现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达30余米,树干通直。芽鳞被灰黄色贴伏长毛。小枝通常较细,有棱或近于圆柱形,被灰黄色或灰褐色长柔毛或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尖头直或呈镰状,基部楔形,最末端钝或尖,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中脉在上面下陷成沟,下面明显突起,侧脉每边8-13条,斜伸,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近边缘网结,并渐消失,横脉在下面略明显或不明显,小脉几乎看不见,不与横脉构成网格状或很少呈模糊的小网格状;叶柄细,长1-2.2厘米,被毛。
聚伞状圆锥花序十分开展,被毛,长(6)7.5-12厘米,纤细,在中部以上分枝,最下部分枝通常长2.5-4厘米,每伞形花序有花3-6朵,一般为5朵;花中等大,长3-4毫米,花梗与花等长;花被片近等大,长3-3.5毫米,宽2-2.5毫米,外轮卵形,内轮卵状长圆形,先端钝,两面被灰黄色长或短柔毛,内面较密;第一、二轮花丝长约2毫米,第三轮长2.3毫米,均被毛,第三轮花丝基部的腺体无柄,退化雄蕊三角形,具柄,被毛;子房球形,无毛或上半部与花柱被疏柔毛,柱头盘状。
果椭圆形,长1.1-1.4厘米,直径6-7毫米;果梗微增粗;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质、紧贴,两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野生的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
主要品类
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
分布情况
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在湖南东安县,当地林业部门发现一片保护完好的楠木林,楠木树龄据传大都在500岁以上,十分珍贵。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东湾村慈孝沟和新洲乡烂泥湾村楠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金丝楠木群落,世界罕见,此楠木群也是故宫楠木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