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为什么是现在?

社会热点2023-05-24 16:31:02未知

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为什么是现在?

【直新闻按】

据外交部网站的消息,谢锋成为新一任驻美大使,他也是中国第十二任驻美大使。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驻美大使也是中国外交领域最受瞩目的岗位之一,这都让谢锋大使瞬间置身于聚光灯与放大镜之下。

当地时间23日下午,谢锋抵美履新。在纽约机场,谢锋大使与在场的中外媒体及各界人士交流互动。谢锋表示,很荣幸受习近平主席委派,出任中国第十二任驻美国大使。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

谢锋此时履新,传递了什么信号?直新闻就相关问题访问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孙西辉。他们分别从全球治理以及外交学的视域切入,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趋势,抽丝剥茧,还原驻美大使工作的基本面貌。值得一提的是,赵可金教授从事美国相关研究工作已有20余年,与谢锋大使不乏工作交集。



谢锋大使发表讲话

直新闻:赵院长,按惯例新任驻美大使履新需要完成哪些程序性工作?以您的观察和了解,谢锋大使首要展开的外交工作会是什么?

赵可金:总的来说,驻外大使的工作就是代表本国和外国政府进行沟通及外交谈判,解决两国间相关问题,所以在选择大使人选时,两国要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得到对方的同意,这一点适用于中国所有的驻外大使,当然驻美大使的岗位更为重要。对方接受大使赴任之后,以美国而言,首先要去美国国务院去递交国书,通常要与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面,完成正式大使身份的确立。上述工作也涉及到美方的日程安排,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以中国现在的重要程度而言,美方的反应速度应该很快。

美国战略界现在认为中美战略竞争是“第二次冷战”,但是美国国内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声音,特别是当前美国债务上限的问题非常棘手,很多人认为应该与中国合作,加之近期的中国的大国外交非常有成绩,与法国等欧洲国家走得很近,欧洲是不太同意美国的脱钩政策的,所以美国目前也在调整,谢锋大使此次履新证明中美双方的接触是有了一定的进展。

谢锋大使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与美国的社会各界进行接触,中美关系有很多的修复工作要做,修复的重点就是恢复两国各层级的交往,包括人文交流、官方交流以及中美航班复航等。

美方此前透露2023年APEC领导人会议将于2023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美国将担任2023年APEC轮值主席国。中国领导人如果出席会议的话,是否要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或者工作访问?是否会借机去拉美国家?相关事务都是谢锋大使需要筹备的。而且从时间上来看也非常紧凑。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驻美大使最重要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两国元首的见面问题,可能会围绕着这个问题走一条主线。

谢锋大使同时也要与美国社会各界包括:政界、商界、媒体、大学、智库,普通美国民众等通过各种活动、各种机会沟通,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当下,这些沟通能起到维系国家间联系纽带的作用。



谢锋大使与媒体交流

现年59岁的谢锋是江苏江都人,于1986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在赴任驻美大使之前,谢锋于2021年2月起担任外交部分管政策规划、美大和拉美地区事务以及翻译工作的副部长。

再之前的2017年至2021年,谢锋担任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

直新闻注意到,2023年2月5日,时任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奉命代表中国政府就美方武力袭击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向美国驻华使馆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谢锋强调关于中国无人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一事,美方所作所为严重冲击、损害巴厘岛会晤以来双方稳定中美关系的努力和进程。

从2021年至今,谢锋大使一直奔走在中美元首外交活动的一线,并负责中美元首会晤共识的落实工作。

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谢锋(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在会后就会晤情况,向媒体吹风,谢锋说这是中美元首历史上首次视频会晤,也是中美关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形势下,两国元首把舵引航,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中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新动力。

2021年7月26日,谢锋(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举行会谈,当时谢锋表示中美关系陷入僵局面临严重困难,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成假想敌,美国就是想通过树立假想敌,重燃国家的目标感。此次会谈引起海外媒体广泛的关注,路透社、彭博社、《外交学者》等媒体都对此次会谈进行了报道,多家外媒体都注意到了“美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的这一观点。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了会谈。

直新闻:谢锋大使选择目前这个时间赴美履新是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赵可金:谢锋大使选择此刻履新,不能说是中方自己选择的时间点,应该说是中美关系互动的产物,前一阶段中美关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包括蔡英文过境美国等问题,使得中美关系的大环境不是很好。现在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驻美大使在前方去做,可以说是箭在弦上,美方现在估计很着急,如果现在还不推进的话,那么下半年中国领导人是否会去参加APEC会议都是一个问题。

直新闻:孙老师,今天谢锋大使抵达美国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是“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也是“为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您怎么解读他的表态?

孙西辉:当前美国不断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关系,并且强化对中国的战略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驻美大使的主要工作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就是就美国涉华政策中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的事宜进行对美交涉;第二是保护在美国的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利益;第三是指导驻美大使馆的人员以合法的手段来在美国进行调查、调查美国的状况,向国内进行汇报;第四,是指导并参与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关系的活动。

谢锋大使现在履新,或许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是中美关系。在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国驻美大使不可能长期的缺位。自从2022年年底秦刚出任外交部部长之后,驻美大使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是空缺的。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不利于两国协调双边关系,所以需要尽快去确定新的驻美大使人选。

直新闻:美国媒体也很关注中国驻美大使,有美国媒体说谢锋大使是“美国问题专家”,选择他担任驻美大使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或有调整,您怎么看这样的分析?另外,赵院长从事中美关系的研究也有20余年了,您对于谢锋大使的外交工作有关注吗?他是什么样的风格?

赵可金:确实因为我工作中涉及美国的事务较多,对谢锋大使还是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谢锋是典型的“美国通”,他工作之后,基本一直在和美国打交道,除了在印尼和香港的工作经历之外。在长期的具体的外交工作中,他与美方与之有对口工作联系的部门、人员都非常熟悉,谢锋大使应该非常了解美国政府各部门都是谁在负责处理中国事务。

也正因如此他工作中的执行力非常强,加之他个人身上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低调务实,所以他更像是一位外交“工程师”,蓝图已经绘就,谢锋大使就会千方百计去实现,不怕攻坚克难,他是一位职业外交官。

我不认为政策会调整,我国外交的大政方针已定,中美关系要防止失控,但是在事关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坚决斗争,这些都是很明确的,而且秦刚在美国担任大使期间,应改已经把这个政策立场、口径都统一了。所以我觉得谢锋大使的主要工作不是调整foreign policy(对外政策),而调整diplomacy(外交策略、技巧)。比如说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总是要谈一些合作,那么在哪些领域、哪些具体事项上合作?合作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在这些方面,大使的建议非常的重要。

直新闻注意到谢锋大使亲自参与了中美间涉及多方利益、情况复杂、国际舆论高度关切的敏感问题的处理。2022年10月,谢锋大使在央视一档节目中谈及,2021年7月,他同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天津举行会谈时,中方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这两份清单都包括了与孟晚舟回国有关的内容。谢锋还透露,加拿大法院即将对孟晚舟案作出判决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就孟晚舟事件做美国总统拜登工作,要求妥善解决。这也印证了谢锋大使处理外交问题的执行力。

直新闻:diplomacy(外交策略、技巧)的调整,在执行层面,您觉得谢锋大使有哪些具体方法?

赵可金:具体的方法就是他作为大使的个人判断了,谢锋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多年,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厚积薄发的能力,到了驻美大使的岗位自然就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但这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这是个艺术问题,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以我个人和美国打交道20多年的经验来看,跟美国不能只说客气话,该亮明政策底线的时候,就要讲清楚,而且必须要善于斗争。

直新闻:赵院长提到对美工作要善于斗争,那对于驻美大使而言,是不是可以说中美关系之间最大的挑战就是他担任大使工作的最大挑战?

赵可金:中美两国在很多国际性的问题上,比如伊朗、乌克兰、朝鲜等问题上没有太大矛盾,利益是一致的。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国内问题外移到外交领域中了。中美关系最大的问题我概括为三点:

第一是“卡脖子”,中美科技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不管谁当美国总统,也不管是派谁当驻美大使,都不会缓和,现在就像是奥运赛场上的冠亚军之争,美国不能让中国有超过他的机会,因此“卡脖子”的问题只能靠科技自立解决。但是“卡脖子”的次生灾害是驻美大使需要考虑的,比如签证的问题、社会歧视的问题等。



中美国旗

第二是“哑嗓子”的问题,就是我们有理说不出的问题,说了也传不开,这是需要大使去阐明事实以及中国的立场。从崔天凯担任大使到秦刚部长担任大使,这个工作一直在做。

第三是“弱身子”的问题,就是美方抓住中国的薄弱环节,不停的在薄弱环节上撒盐,比如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提升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的社会治理水平,外交途径是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协调,但是不能根本性解决,中国自己强起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直新闻:关于“卡脖子”的问题,最近G7峰会的公报也好,以及韩国和加拿大又提出要在关键矿产领域进行合作也好,都明显针对中国,赵院长、孙老师,两位怎么研判中美科技竞争或者说博弈的趋势?

赵可金:中美科技竞争在宏观政策层面,美国是想和中国脱钩的,在经济上半脱钩,在科技上全脱钩,这个很难避免。但是另外一方面中美之间仍然有合作的空间,谢锋大使履新后应该会加强与美国的华尔街、美联储以及美国社会各界的联系,因为很多美国的跨国企业或者说是跨国资本并不愿意选边站,比如苹果、微软等。这些企业就是在中美的中间地带,我们要团结好这些企业,当然也要团结好第三方,像法国、欧盟,也包括日韩,大家可能觉得美国在拉拢他们,但是美国对他们的控制和霸权,他们也是不高兴的,所以中国还是要跟这些国家建立起比较好的关系,这是大事。

孙西辉:科技领域,目前美国依然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面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也在不断增强。不断强调与中国的科技竞争,加大了对华科技进出口的管制力度,并且联合盟友和伙伴在科技产业领域搞所谓的脱钩断链。今后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其它政府,应该都会继续坚持甚至是不断地强化对华的科技竞争,出台在特定科技领域的一些管制、制裁、脱钩的措施。还会采取软硬兼施的方式来推动与盟友和伙伴在科技领域的配合。

直新闻:关于“卡脖子”的问题,中国的科技企业应该是感受最深,也是痛感最强烈的,核心科技攻关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当下美方的政策施压,我们的企业如何应对?

赵可金:美国政府是采取了一些政策,但是中国企业到别的国家去发展,总是把自己当成外人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国际化经验的问题,中国企业要调整思路,把自己当成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不能单打独斗,要与美国的企业合作,让美国企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美国政府如果限制美国公民和美国企业就涉嫌违宪。

作者丨段晓卿,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