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官方贴泰戈尔访华老照片引发联想,这次会是残雪吗

社会热点2023-10-05 17:29:16佚名

诺贝尔奖官方贴泰戈尔访华老照片引发联想,这次会是残雪吗

就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几小时,诺贝尔奖的X(推特)官方账号发布了99年前泰戈尔访问中国的历史照片,照片上有林徽因和徐志摩。这一举动令外界对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有了诸多联想,难道是暗示中国作家获奖?那是谁呢?中国作家残雪这几年一直被认为是诺奖热门人选,每年的各种诺贝尔文学奖博彩网站也一直把她推在前列,这次会是她吗?


诺贝尔奖的X(推特)官方账号发布了99年前泰戈尔访问中国的历史照片

靠博彩公司的榜单来猜诺奖得主,并不靠谱,但残雪确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残雪是中国最早从事实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在国际上,残雪这个名字具有相当知名度。 2019年国际布克奖公布的13名入围者名单里,其中就有残雪,她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此前,阎连科、苏童和王安忆也曾获得国际布克奖提名。


残雪 资料图 来源:中国作家网

《新世纪爱情故事》曾发表于2012年第6期《花城》,201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被翻译为英文,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国际布克奖的官网如此介绍该书:“《新世纪爱情故事》描述了爱的许多伪装:讽刺、悲剧、短暂、持久……而这一切都是在东西方商业与工业、欺诈与剥削、性与浪漫的万花筒式的背景下进行的。”肯定了作家宏大、深刻的写作视野。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 1970年进入街道工厂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 后当过赤脚医生,也开过裁缝店。 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创作七百多万字的新实验文学作品。近年来,残雪将哲学思辨作为文学拓展的工具。2011年,她和其兄、哲学家邓晓芒的11篇对谈被辑录为《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一书,两人的话题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文化比较以及文学创作心理,被评价为是“十一次思想维度的拓荒”。邓晓芒在这本书中如此评价残雪的写作:“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性……我觉得要能够把残雪的作品评论到位几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她看来是在孜孜不倦地把自己当作一个谜来破解。”

残雪的作品先锋气质明显,风格直率犀利,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不羁和直率的批评精神是残雪的作风,她多年不参与主流文坛活动,曾撰文表示:“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为了掩饰自己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 2007)

对于残雪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预测名单,《收获》杂志主编曾在社交媒体评论道:“有博彩公司把残雪列为今年诺奖第四,很多人开始亢奋,其实博彩公司有很多。1980年代,是少功立伟他们向文坛推荐了这位湖南‘女裁缝’,当时文坛确实是惊艳的,说横空出世也不为过,97年编选《中国新潮小说选》,我选了她的《公牛》。我读09年诺奖得主米勒的诗与小说,当时觉得这样的路数,我们有残雪……残雪的作品确实有哲学,她与米勒的共通之处就是哲学里有个重要主题叫恐惧。但残雪后来的作品没再让我兴奋。”

残雪也被认为是最具哲学思想的中国作家,这些年她一直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探讨哲学观念,她也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哲学经典。她说,“我搞了30多年的文学创作,而我这么多年一直看西方哲学那些前辈的作品,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了我们这种实验文学和哲学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探讨的途径完全不同。而且在思想界,文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取得的成就比哲学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所以我就想把哲学最根本的问题重新探讨一下,也是我的野心。因此我一直每天坚持用四个小时读西方哲学,已经坚持了有四五年了。”

延伸阅读

70岁残雪成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 从未获得国内权威奖项

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我几乎每天写作。写作给我带来强烈的自信,使我的身体保持健康。我感到我的生活正在变成某种音乐。每天早上我睁开双眼,我都看到太阳以不同的方式升起。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残雪文学回忆录》自序

诺贝尔文学奖揭榜期越来越近,70岁的残雪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截至9月23日,英国专门刊登全球博彩的著名网站Nicer Odds显示,当前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第一名的,是中国湖南作家残雪。



70岁残雪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第一名

残雪近几年是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常客,今年是首次高居榜首。



残雪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榜首

国际布克奖主席唐金甚至说:与批判性现实主义作家余华、苏童及诺奖得主莫言相比,残雪小说想象力飞得更高,也挖掘得更深。

既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也没有获得鲁迅文学奖,从未获得国内任何权威奖项的女作家残雪,为何能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榜首?

30岁开始写作

如果不是《黄泥街》,残雪可能就是一个裁缝店老板娘。

《黄泥街》是残雪的长篇处女作,也是她做裁缝空隙中写出来的。

1986年11月,经过作家丁玲的亲自审阅,《黄泥街》刊发出来,残雪也因《黄泥街》正式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残雪的写作起步晚,30岁时,她才开始写作。

在此之前,她曾做过很多职业,“赤脚医生”,街道小工厂的工人,还当过代课老师。

1982年,在成为作家之前,残雪是第一批个体户,和丈夫经营着一家裁缝店。



年轻时的残雪

在《残雪文学回忆录》中,残雪道出学习做服装的缘由: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要更多一点钱来维持我的写作——表演。表演是我从孩童时代开始的理想,我从未有哪怕一瞬间忘记这件事。我丈夫支持我实现我的理想。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和丈夫同时开始根据裁剪书学习裁剪和缝纫,他们每天从清晨工作到半夜。

半年之后,残雪夫妻俩就成了裁缝。

裁缝店生意不错,残雪还雇了三个帮手。

1983年,残雪开始边做裁缝边写小说,“有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这就是,我发现我在写小说时不需要事先思考情节与结构,不论是很短的还是较长的作品都一样。我只要一坐下来就可以写,从来不‘考虑’如何写。”

白天,顾客来来往往,残雪的写作经常被打断,到了晚上,她又要陪4岁的儿子。趁着零碎的时间,残雪坐在缝纫机旁,一字一句开始写下来,写出了她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泥街》。



《黄泥街》是残雪的长篇处女作

残雪将创作称之为表演。

《黄泥街》的创作十分顺利,作品中的情节十分连贯,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我是如此吃惊,我没料到我能够做到这样:当我想要表演时,我就表演;当我决定停止时,我就可以停止。但事后我又可以随时回到那种意境,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在《残雪文学回忆录》中,残雪解释道。

“也许我就像美国的舞蹈家邓肯,我的表演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不需要事先设计。当我不再需要为金钱操心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则:每天创作一小时。这个时间通常在上午(有时也在晚上),当我跑完步之后。无论我是写短篇还是长篇,我总是提笔就写,流畅地写完一小时,之后便不再作任何修改。在写之前我只需要想一两分钟,第一个句子就会出现,然后第二句、第三句……啊,我多么快乐!”残雪写到。

写得越多,残雪越想写,她的小说王国就变得越来越大。

“我感到我过着一种双重的生活。我的日常生活给我的表演生活提供能量,我的表演生活给我的日常生活赋予意义。”残雪将这二者看作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国外大奖“专业户”

残雪并非第一次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

早在2019年,残雪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第三,2020年和2022年,她先后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

2019年时,残雪曾关注到网上的赔率榜名单,当时,她在西双版纳的家中写作新书。

对于上榜,残雪先是高兴,“诺贝尔文学奖有开放和进步的姿态,还是不错的。像我这种文学,写的人很少,看得懂的人也不多。”但随后,她又有些意外,“排名搞到前面去了,但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还是每天在这里写作。”

她发邮件给合作十年的图书责任编辑陈小真。

“又进一次榜单,虽然可能没希望获奖,但对作品是不错的宣传。”期间,陈小真不断收到书店的反馈,“残雪的小说预售都卖光了,得赶紧加印。”

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将残雪称为“中国的卡夫卡”。

毫无疑问,残雪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

在世界范围内,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多”: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残雪的近90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发行,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作为中国唯一被收入美国大学教材的作家,残雪的小说被选入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教材。

2015年,是残雪的获奖最多的一年。

在此之前,她在国内从未获得过任何文学大奖,只是零星地收获过一些杂志社颁发的奖项。

2015年,她得到了三个知名度很高的国际文学奖的提名。

首先是美国的纽斯塔特文学奖,被美国人称之为“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从世界各地挑选作家,颁发给有成就的文学家。

第二个是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分小说和诗歌两个奖项,每年各评出一本书),它是美国唯一的翻译文学奖,该奖每年由读者提名,入选的都是世界各国有影响的作家的作品,选出的作品要经过三轮淘汰优中选优。

第三个奖是英国的独立外国小说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同样是从世界各地挑选有影响的作家。

在这三个奖项中,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和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是一对姊妹奖,还没有哪位作家在同一年度同时获得这两个文学大奖,残雪和她的翻译安娜莉丝成为唯一的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提名的作家和翻译家。

近几年,残雪获得的国外奖项:

2015年,获得美国第八届最佳翻译图书奖

2015年,入围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

2015年,进入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

2019年,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

2019年,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

2021年,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

2021年,获得美国《大他者》小说和文学评论终身成就奖

2022年,进入德国豪斯国际翻译文学奖短名单

2022年,获得马来西亚花踪国际华文文学奖

执着地表达灵魂世界

我心目中的伟大作品,是那些具有永恒性的作品。即这类作家的作品无论经历多少个世纪的轮回,依然不断地得到后人的解释,使后人产生新感受。这样的作家身上具有“神性”,有点类似于先知。就读者的数量来说,这类作品不能以某段时间里的空间范围来衡量,有时甚至由于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竟被埋没。但终究,他们的读者远远超出那些通俗作家。

——《残雪文学回忆录》

1985年起1月,残雪在湖南一家杂志上首次发表小说,之后,残雪的创作源源不断。

“怪诞、难懂”这是外界对她作品的普遍评价。

“我的作品属于文学中层次最高的那一类,不容易读。”残雪认为,想要读懂她的作品,读者要经过长时期的操练,要有经典文学与哲学的底蕴,还要感觉敏锐,善于思索,自我意识强。

这样的话,读者是不是不重要了?

不,一次采访中,残雪曾直言“我还很在乎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读者。因为,没有相应的读者,我的作品就不能真正存在了。”

残雪认为,她描写的虽然是深层次的人性和自然性,但这种创作离开读者,就不能最后完成和实际上存在。哪怕只有一位读者,这位读者也是她的创作所需要的,如果没有读者,这个创作就不存在了。

在众多作家中,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作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我的愿景是,建构每一个自然儿女都能够在其中发挥才能和享受生活的世界观。我的作品只能是超前的。我考虑读者就是关注灵魂生活高层次的读者,而且我相信我的读者都是这个时代走在前面的、比较前卫的读者,他们未来有可能带动大批普通的读者,这是我的希望。”残雪在一次访谈中说。

对于残雪而言,文学上对她影响最大的作家有很多,主要是西方和俄罗斯文学家,“中国作家只有曹雪芹、鲁迅和萧红对我有影响。”

残雪还学习了大量的中西方文艺理论,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在此基础中她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她曾说:

我的实验写作决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要抛弃理性,它反而是要在阅读实践中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只有那种能够将逻辑推理贯彻到情感描述中去,并从中看出事物的图形来的读者,才有可能解开圣经故事之谜。

除了生活外,残雪的家庭对她影响也很大。

1953年,残雪出生于湖南长沙,父母都在《新湖南报》(现《湖南日报》)工作。

在残雪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坐在书桌前读书。

在与父亲呆在屋里的一段时光,残雪开始看父亲的马列哲学书,经常与哥哥邓晓芒通信讨论读书心得和哲学问题,有时候一封信能写上十几页。

后来,残雪白天得去街道工厂当工人,晚上从广播里听两个小时的“英语900句”,而后她当上了中学英语代课老师,并开始试着做些英文文学原著翻译。

直到现在,残雪被人问起经验时,经常会说“多读外国书,至少精通一门外语,扩展视野。因为文学本来就属于全人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