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微店没人买怎么办(云集微店卖什么产品)

社会热点2023-10-30 09:04:23未知

云集微店没人买怎么办(云集微店卖什么产品)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5月27日,素有“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美称的云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云集,YJ.NASDAQ)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云集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为6.75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9.05%,环比2020年第四季度的13.27亿元下降49%;同期云集实现净亏损为400万元,较2020年同期净亏损1320万元收窄70%。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云集2021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710万元,同比2020年同期的2610万元减少34.48%。

此外,同期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云集实现营业收入为55.303亿元,由上年同期的116.720亿元大幅下降52.62%;净亏损也从1.238亿元扩大至1.517亿元,至此,云集已连续亏损长达五年之久。

云集所处的电商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需求不足预期,同时没有补贴、高额返点,又没有与平台型电商在商品价格上形成明显竞争力,导致客户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2020年以来云集高管集中辞职,进一步造成管理“空心化”。受上述因素影响,云集股价自2020年11月以来“波动式”暴跌。

云集股价由2020年11月25日最高价6.05美元/股,“波动式”暴跌下滑至2021年5月27日最低价1.72美元/股,截至5月28日,收盘价1.80美元/股,云集股价暴跌超70%,市值“蒸发”9.05亿美元。

数据来源:老虎证券

01

经营模式被迫改变为亏损根本原因

据官网显示,云集是中国领先的社交电子商务平台,所开创一种独特的会员制模式,充分利用社交互动的力量,并且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激励其成员推广其平台与他们的社交联系人分享其产品。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为会员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以及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精选产品。

令人遗憾的是,身为社交电商鼻祖的云集,2017年以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据财报显示,2016~2020年云集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84亿元、64.44亿元、130.15亿元、116.72亿元和55.30亿元,2019年同比下滑10.32%、2020年同比下滑52.62%;同期除税前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09亿元、-0.44亿元、-1.41亿元和-1.12亿元,5年亏损额合计高达4.51亿元。

由上述数据可见,云集营业收入重新回归2017年水平。笔者认为,云集的衰退与其经营模式被迫改变有着必然联系,为其亏损的根本原因。

简单来说,云集最早的模式是三级分销,但这种模式也一直在业内饱受诟病,并一度被质疑为“传销”。

所谓三级分销,可以这样理解,就是A把东西卖给B,A就能拿到提成;B把东西卖给C,C把东西卖给D,这之后的两级,A依然能拿到提成。这种模式一般还伴随着一个入门费,也就是购买一个所谓的“商品礼包”成为会员后,才能加入上述这一系列分成。

那云集的三级分销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

具体来看,新人交纳每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才能成为云集微店的“店主”,成为店主后可以通过邀请发展新店主,当店主邀请到160名新店主(直接邀请30名、间接邀请130名),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可以升为“合伙人”。

之后,导师、合伙人的团队每发展一名新店主,都能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同时,当店主们在云集微店购买商品时,导师和合伙人也会分得销售提成。

受益于三级分销拓展用户的方式,确实让云集在早几年收获了快进式的成长。但2017年领取一张958万罚单,致使其开始不得不转换经营模式,对饱受争议的“部分”开始整改。值得一提的是,云集此前表示,这张958万的罚单其实早在2015年就已开出,直到两年后才正式下发而已。

而新的经营模式则改为:新人不再交纳所谓的“平台服务费”,而是改为购买“注册大礼包”,团队层级也由“店主——导师——合伙人”改为“店主——主管——经理”,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00人即可成为“主管”;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培养主管30位,则可申请成为更高级别的“经理”。每新发展一名店主,主管能从398元的平台服务费中获得150元,主管的上线经理则能获得60元。店主发展新店主仍然没有返佣,主管和经理通过团队纳新获得的返佣则称为“培训费”。此外,除拉新提成外,主管还可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15%,经理则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5%。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云集还会和主管及经理签署劳务合同,由云集微店统一发放培训费和服务费,这样一来,拉人头的提成就成了公司发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这么看来,云集新的经营模式只是换汤不换药,整改后拉人头、发展层级的模式依然保留,只是将“平台服务费”变成购买“礼包”,团队层级改为店主、主管、经理,同时利益分配机制上,由云集向品牌商收取佣金后,统一发放给售出商品的店主们,以此来规避风险。

这种模式的好处包括:首先,这种将原先高昂流量成本省下来让利给分销者的方式,让参与者们有充分的动力去不断分享、裂变,将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其次,相对于以往先聚流量再做转化的方式,这种在流量还没有组织起来之前就已产生交易的模式,性价比显然更高;最后,通过先发展付费会员再形成流量组合的方式,礼包模式实现了先赚钱再承接流量的效果。

既然新的经营模式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云集还会连续5年处于亏损状态呢?

答案也是很明显的,上文已经提到了,新的经营模式其实本质上就是原来的经营模式,随着监管部门对三级分销监管的进一步收紧,包括云集在内的几乎所有社交电商不得不进行选择:要么转为一级分销;要么取消“398礼包”。

不得不说,云集创始人肖尚略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基于对上市的考虑,进一步合规化,也就意味着要开始采取弱化分销模式。

之后的2018年10月,云集启动“0元店主”体验会员计划,并在当月宣布从社交电商向会员电商转型。而云集的slogan也悄然从“手机开店上云集”变为“购物享受批发价”。

但毋庸置疑的是,云集不借助“398礼包”、三级分销这两大“发家法宝”的卖货模式,而是仅靠几块钱分享奖励的模式对于新用户来说动力不足,同时叠加社交电商如果没有补贴,又从商品到价格都没有与大的平台型电商形成显著差异,这就导致模式功力大打折扣,似乎又重回当年垂直电商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在经过这一系列改变后,云集实现的营业收入虽由两部分变成了四部分,多了商城业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但主营业务会员收入从2018年13.6%缩小至2020年的2%。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补贴和高额返点的“庇护”,同时并未与平台型电商在商品好价格上形成明显竞争力,云集很难留住用户,致使商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业界普遍认为,云集正在成为一个多而不精的“四不像”,包括了S2B2C模式、会员制模式、社交电商、直销模式、平台模式,却没有一项真正能构筑壁垒的核心竞争力。

02

管理层“空心化”为亏损间接原因

云集连续5年亏损与管理层“空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官网显示,2020年以来云集多名高管接连离职,其中包括云集首席财务官陈晨、首席人力官兼首席战略官马辉、首席营销官胡建健等。

据Wind显示,目前云集的管理层人员仅包括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尚略、执行总裁叶巍、首席运营官张军、首席技术官郝焕、财务副总裁张成奇,足可见其管理层稳定性不佳。

截至2021年2月28日,云集共有的21.33亿股普通股,其中包括11.83亿股A类普通股,9.50亿股B类普通股。云集创始人肖尚略持有9.72亿股,持股比例为45.1%,拥有89.0%的投票权。

可以这样说,云集管理层“空心化”导致其内部运营不佳,致使连续5年亏损;而连续5年亏损这一结果反过来“强迫”管理层变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云集所处的社交电商行业竞争激烈,未来需求不足预期,同样导致云集的业务范围进一步缩减。

社交电商黑马云集昔日凭借S2B2C商业模式脱颖而出,未来能否通过复盘拼多多之路实现往日辉煌?

本文标签: [db:关键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