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出印度“造芯计划”,富士康到底被谁“坑”了|新京智库

社会热点2023-07-17 17:26:36未知

撤出印度“造芯计划”,富士康到底被谁“坑”了|新京智库


7月13日,印度阿萨姆邦首府高哈蒂的商贩在街头贩卖西红柿及其他蔬菜 图/新华社

近日,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声明,宣布已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价值195亿美元的半导体合资公司。鸿海声明表示,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

这条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富士康的这个项目曾被视为印度吸引更多制造业投资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富士康的撤出,无疑对印度政府打造科技制造强国的计划造成了严重冲击。

曾是印度芯片制造雄心的“重要一步”

去年2月,富士康宣布,将与韦丹塔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家芯片工厂。

韦丹塔是印度最大的铝生产商,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商。富士康当时称,两家公司已同意成立一家芯片合资企业,富士康将持有该合资公司40%的股份。该合资公司旨在满足印度当地电子行业的巨大需求。

该合资工厂设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Gujarat。这一规模高达195亿美元的项目,原本是富士康在海外的最大项目之一。

莫迪曾称这家芯片制造厂的计划,是推动印度芯片制造雄心的“重要一步”。



2022年9月,富士康与印度企业韦丹塔签署成立合资企业的谅解备忘录。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发文祝贺。该合资企业10日宣告解散

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上述合资工厂的计划进展缓慢。一方面,引入欧洲芯片制造商作为技术合作伙伴的谈判陷入僵局,难以推进;另一方面,出于对印度政府延迟批准激励措施、无法取得高达数十亿美元补助的担忧,富士康决定退出该合资企业。印度政府还对提供给政府以获得激励措施的成本估计提出了一些问题。

作为“外企坟场”的印度如此操作,并不让人意外。除了未能引进欧洲技术合作伙伴的因素,富士康退出印度芯片合资计划还有许多细节值得玩味,尤其是印度一直以来的财阀政商关系的深度绑定和愈演愈烈的经济民族主义。

六大财阀掌握印度经济“命脉”

“选择合作伙伴就是选择风险。”作为在商界纵横捭阖多年的富士康,对于芯片制造这一项目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应当是心知肚明。但如果仔细打量一下这家印度合作伙伴,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发问,为何富士康会选择一家这样的企业?

韦丹塔公司是一家矿业财团,在芯片领域并没有什么积淀,长期以来,它主要从事锌、铅、银、铝、铜、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生产。然而,这家印度财团债务缠身,至少有几十亿美元的未偿债务,去年十月,全球评级机构穆迪将韦丹塔公司的评级从B2降低到B3,反映出高信贷风险。

对此,韦丹塔的解决方案就是取消了穆迪的服务,并表示评级机构表达的担忧过于牵强。今年韦丹塔的股价更是由于市场上弥漫着对其偿债能力的担忧而大幅度跳水。

在印度,财阀和豪门企业通常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来影响政策制定和市场规则。这种市场控制力量使得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并且,这些财阀和豪门企业通常与印度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策制定,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政策影响力可能会导致印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偏向于保护本国企业,而不是公平对待所有的市场参与者。

此外,印度的财阀和豪门企业通常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这种资源独占使得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上的运营成本更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经营难度。

再者,印度的财阀和豪门企业在印度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行为和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公众的观念和态度,如果它们对外国企业持有负面的态度,那么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公众。

最新的一则报道揭示,包括韦丹塔在内的印度六大财阀,如今控制着印度25%的港口、45%的水泥生产、1/3的钢铁产业、近60%的电信用户和45%以上的煤炭进口。自2014年以来,印度私营公司的所有新投资提案,有四分之一来自六大财阀。这些财阀包括塔塔集团、阿达尼集团、金德尔集团、韦丹塔集团、比尔拉集团和巴杰兰格集团。


印度韦丹塔集团

在2015年,M. K. Venu,一位著名的印度裔记者、《连线》杂志创始人,曾经提出过一种观点。他指出,大约六到八位紧随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企业家,他们共同欠下银行35万亿卢比的债务,而那时,印度银行业的总资本仅为50万亿卢比。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这些企业无法偿还债务而倒闭,那么印度银行业的资本将可能损失高达70%。这些企业已经大到了“不能倒”地步。在他看来,印度的政治经济体系实际上是在维持这些财阀的稳定。

如此种种,都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经济民族主义,印度上至政策制定者,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认为“给钱的手要始终高于拿钱的手”,外国投资者想要进入印度这么一个“前景无限”的经济体来赚印度的钱,就必须要按照印度的规则和潜规则行事。

由于外企在印度处境不利,甚至频频遭遇打压,印度由此被称作“外企坟场”。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过去七年时间里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占其跨国企业六分之一左右;而在印度大型注册的跨国公司中共有1700多家“跑路”,占现存公司高达三分之一。

富士康很可能被“队友”坑了

2021年12月,印度政府曾宣布批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以吸引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将印度建成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然而,想要入选这种项目,离不开强硬的政府关系,而政府关系的打通往往需要与当地的财团进行合作。

富士康的选择可能是在权衡之后的结果。也许其他财团对印度生产芯片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抑或是他们的要价过高,使得富士康不得不选择韦丹塔。然而,这个选择可能也暴露了富士康在评估风险时的不足。

一方面,印度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生产激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富士康发现印度政府无法或不愿提供相应的补贴,那么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媒体报道的内部知情人士给出的原因,即印度政府拿不出许诺的补贴,或许印度政府根本上就没打算给补贴。

另一方面,富士康对于其印度合作伙伴韦丹塔,也可能从一开始认为的“手眼通天”,到后来发现其实它是一个不靠谱的“队友”。这家印度公司债务缠身,股价低迷,如果能和世界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在莫迪总理的老家建设全球市场都紧俏的高端芯片生产线,并且跟随富士康一起搭上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企业行列,无疑对这家公司十分有利。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在和富士康接洽的时候,可能为富士康开出了空头支票。

在回顾这一系列事件时,可以看到,富士康在印度的芯片合资计划的终止,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印度营商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印度深度的政商关系和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为外国企业在印度的商业冒险投下了阴影。富士康的经历,更是强调了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以及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的必要性。

这个案例也为全球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商业舞台上,了解并适应目标市场的特定环境和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它也向印度政府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如何改善其营商环境,以便提供一个更公平、透明和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外国投资。这是一个需要印度政府深思的问题。

文/李钦(法律学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