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社会热点2023-12-02 08:26:07未知

“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丁文婷这些天的下午4点到凌晨2点,北京儿童医院的内科小夜门诊成为这座城市人群最密集空间之一,几百平米的密闭空间里容纳了四五千人。药水的味道、孩子的哭声和分诊台扩音器里的叫号声在空气里交织。

11月25日凌晨1点,内科小夜门诊的电子横屏上写着,1200号以内持化验单到分诊台交号,此时还有几十位排在1100多号的家长站到门诊室外排队。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批1200号已经是当天第三批1200号了。

而在二楼的输液中心,号码已经排到了当天的第2028号。



图:11月25日凌晨1点,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小夜门诊 张英/摄

输液中心在夜间高峰期时一座难求,孩子们被家长放在露营小推车、轮椅、野餐垫、瑜伽垫上,大人们手里提着输液瓶,或者把吊瓶挂在墙面上,他们担心孩子出现交叉感染。



图:11月23日晚11点,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 张英/摄



图:11月25日凌晨1点,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 张英/摄

廖潇的孩子坐在露营小推车里一边输液一边玩Ipad。她们已经连着来北京儿童医院3天了。22日早上9点多到,晚上10点才看上病,次日凌晨输上液。23日,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才结束治疗回家。24日,下午7点到,挂到了1120号的内科小夜门诊,估计又得凌晨3点回家。

“挂号容易,但排队太长。”廖潇说。



图:手提输液瓶的家长 张英/摄



图:家长用瑜伽垫给孩子打地铺输液 张英/摄

“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检查,排队拿药,排队打点滴,一直在排队。”周勇说,他的小孩秋冬之交出现了几次感染,他都带去了北京儿童医院,几轮下来,他已经成功把看诊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

进入秋冬季后,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奔走于多家医院。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开设有儿科的三甲医院,直到凌晨仍有不少家长等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晁爽告诉经济观察网,她所在科室呼吸道疾病的门诊量较夏季增长了100%以上,较9-10月增长30%-50%,“目前还没看到拐点”。

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一位感染科医生介绍,自从支原体感染潮爆发后,医院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数量就一直处于高位。为了缓解压力,医院还与7家乡镇卫生院达成合作,医院医生开出处方后,将病情平稳的孩子转至卫生院输液。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11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儿童门诊就诊病例中流行强度前三位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此前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已经下降到了第4位。

国家卫健委24日公告,目前中国的监测和医院系统报告的病例是由已知的流行病原体感染引起。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微生物学专家金冬雁表示,世界各国在新冠大流行结束后都出现过明显的呼吸道疾病增长,但这种增幅没有超过大流行之前。目前流行病原体的流行特点、致病性都是已知的,他呼吁大家不必恐慌。

反复感染

11月24日晚9点,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大楼只有急诊和二楼的儿科诊室亮着灯。儿科诊室有一位医生坐诊,此刻是201号患儿在看病。

几十个家长和孩子坐在候诊区,一些家长则选择在地下车库的车里等待。

张吉的孩子排在555号。她和丈夫是双职工,家中老人在外地老家,只有夫妻俩下班后才有时间带孩子看病。他们是傍晚7点45分到朝阳医院挂上的号,她估计至少还需要等三四个小时才能看上。

张吉不属于那种习惯带孩子上大医院的家长。她的孩子13岁,10月初以来已出现了3次感冒症状。

第一次是自行在家吃感冒药自愈的。第二次,孩子烧到了39.5度,晚上9点左右她带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和民航总医院,发现都已关门,只好带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挂急诊。她挂到了儿研所的400多号,前面还有200多号,她选择带着孩子回家了,“让他自愈”。

11月下旬这一次,孩子连续高烧了3天也没有好转,还有咳嗽、鼻涕、头晕,在家按照支原体感染口服了阿奇霉素也没有效果,她才决定带来医院。

“我想查一下具体病因,看能不能通过输液彻底治好。”张吉说,孩子班上近段时间因呼吸道疾病请假的学生特别多,有的学生连着两周没上课。就在前一日,学校开家长会,她发现很多家长也在不停咳嗽。

张吉重视预防,在新冠流行期间,她不仅带孩子打了新冠疫苗,还打了流感疫苗,但都没防住,今年她没再让孩子接种。

徐锦的孩子也出现了反复感染。

徐锦是从天津赶到北京儿童医院的,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老大6岁,老二刚满月。他们随身带着一个大箱子,还有好几个包裹。

老大发烧、咳嗽断断续续已月余。起初查出细菌感染,支原体为阴性,不过医生还是建议头孢和阿奇霉素一起吃,好转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出现症状,她怀疑是被班上学生传染了其他病菌。最近老二也出现了咳嗽,咳不出痰,她很担心发生窒息。

11月23日凌晨,她尝试在天津某三甲医院给两孩子挂号,但发现医院爆满,凌晨1点到医院时挂到了100多号,但医生还在看头一天的第500多号。而如果要住院,床位很紧张,只能住在过道里,天津医生推荐她到北京儿童医院看看。

24日凌晨,经过24小时的折腾,她才终于让两个孩子看上病,老二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老大也从小夜门诊开出了输液处方。

到大医院寻求病原体检测

很多家长在加入北京儿童医院等大三甲拥挤的人群之前,已带着孩子在其他医院看过病。

11月25日,凌晨1点半,唐星带着8岁的孩子准备倚在候诊大厅座椅上睡觉。她来自北京郊区延庆,孩子已经咳嗽了5天,咳到气促、胸痛,出现肺炎,高烧到39度。在延庆当地医院输了3天阿奇霉素不见好转,医生建议用激素,唐星不放心,她觉得在没有确认感染的病原体前不应该给孩子用激素,担心伤害孩子身体。

24日晚上9点多,她和家里老人一起带着孩子到达北京儿童医院,挂到了900多号,一直到25日凌晨零点30分钟左右孩子才结束问诊。这中间的时间除了排队候诊后,孩子还做了血常规、皮试、支原体igM抗体检测。

25日早晨8点后,唐星还需要带着孩子做一项支原体核酸检测。检测结束后,她还得再找门诊医生看检查结果、开处方,她挂到了25日内科门诊的500多号。

“如果(北京儿童医院)医生看了核酸检查结果,也是建议用激素,我就再回延庆医院去用药。”唐星说,她问过延庆医院是否能做支原体核酸检测,对方只回复可以做血常规。

李辰也是一位为孩子确诊支原体感染而奔波的家长。

6岁的女儿是11月16日晚上开始高烧、咳嗽加重,夫妻俩连夜带女儿到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血项没有明显异常,支原体、甲流、乙流都是阴性,医生开了阿奇霉素、小儿咳瑞灵、豉翘、易坦静、美林等药物,但服药后女儿症状仍然没能减轻,烧到了40度。

17日上午,李辰又带着孩子赶去北京儿童医院,当时,排号已经到700多号。检测结果仍然显示,支原体、甲流、乙流阴性,医生给开了5天的阿奇霉素。

但到了20日,女儿还是发烧,咳嗽也越来越厉害,焦急的李辰中午就带孩子去中日友好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挂号。但一看号牌:580多号!前面有近300人。轮值医生告诉她,这个号到明天早上7点都看不上,建议不要挂了。

20日晚6点,李辰又去到航空总医院挂号,被告知至少等7-10个小时。

李辰抱着最后的希望,又回到中日友好医院,幸运地加到了一个儿童发热门诊的夜间特需。这一次,胸片提示左肺可能有炎症,因为高烧已近5天,医生怀疑是支原体,但第三次支原体检测结果仍为阴性。医生只能给开雾化,转而采用输液的方式使用阿奇霉素治疗。

到了22日,孩子又烧到39度,持续近一周的高烧不退让李辰心急如焚。当天下午,女儿终于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了。

住院第一天,李辰带着自己从外面买的多西环素询问医生是否能用,医生表示,如果检测不出支原体阳性不能服用。女儿只能继续输阿奇霉素,此时李辰女儿已口服了4天阿奇霉素,输了3天阿奇霉素。医生说由于左肺实变稍重,可能要洗肺。

李辰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新一次的支原体检测结果上,“支原体前期很难检测出来,检测不出来医院可能就不用环素类药物,也可能无法做灌洗。”

在焦急等待中,11月23日下午3点,支原体结果出了——阳性,终于确诊。医生给孩子立即吃了多西环素,并预约了第二天洗肺。这一天,李辰女儿的体温也回归37°C左右。

晁爽说,在临床上,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与检验结果进行用药。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如果医生判断患儿出现了耐药,会换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等)。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是指,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正规治疗72小时,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者。

社区医院分流效果初显

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拥挤的同时,社区医院儿科也不清闲。

11月24日上午10点半,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外有5个患儿家庭在等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坐在走廊长椅上等着医生叫号,儿媳带着感冒的孙子在楼下院子晒太阳。她们是20分钟前来到这里,很容易挂上了号。

“相比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排长队,这里已经很好了。”老人说。

这是她们第一次来社区医院,以前基本都带孩子去儿研所瞧病。这次看到身边感冒的孩子太多了,预计到儿研所肯定拥挤,也担心孩子去那里交叉感染。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外也有不少患儿,到中午12点时医生还没结束上午门诊。坐诊医生告诉记者,她是社区医院外聘来的儿科专家,近一周明显感到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增多了不少。

在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1点前就已有不少孩子等在门诊室外。一位家长说,孩子只是有点咳嗽,带过来只花了10分钟就看上了病,相比于去儿研所排队七八个小时,这里方便多了。

晁爽建议,家长要给疾病一定的康复时间,不要过度焦虑。患儿可以先在社区医院就诊,对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医治。超出社区医院救治能力的患儿,可至上级医院就诊。

面对“免疫债”不必恐慌

面对今年的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新冠疫情三年人们多佩戴口罩等有关,降低了感染病菌的几率,欠下了“免疫债”。

对此,金冬雁解释,“免疫债”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是一种比喻,它有一定合理性,“清零”时人群接触到的病原体少,也就无法产生很强的免疫力。“相比于原本已有免疫力的成年人,儿童由于没有因过往受感染而获得的感染力,对呼吸道疾病普遍易感。”

不过金冬雁认为,对于当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不需要恐慌。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在去年冬天就已经历了这个阶段,也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呼吸道传染病大幅增加,不过,只是比新冠大流行时期增加,并未超过大流行之前,没有翻起大风浪。

他强调,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等都是已知病原体,中国人已经与它们共存了几百年,流行特点、致病性、重症率等都是已知的,不会造成新的严重危害。

对于流行的支原体肺炎,金冬雁介绍,支原体的传染性其实很低,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往临床上很少检测,很多医院也没有检测手段,目前市面上很多检测试剂质量也不高。“国际上也如此,对门诊病人几乎不检测支原体,只针对住院病人检测,如果大家都去检测,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临床收治了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孩子,立马就用药,用后看效果,而不是等到有检测结果后再治疗”。

他表示,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在聚集性场所,比如学校、兵营、监狱里爆发,爆发后相关部门应及早处置,将传染面控制在最小范围。

对于最近正在上升的流感,金冬雁说,根据中国流感中心的流感周报,北方地区确实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后几个星期可能会更严重,南方地区则刚起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患儿家长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

张英,经济观察报记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