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温馨!湖南110岁娭毑过生日,给小自己超百岁的玄孙女喂蛋糕

社会热点2024-03-12 18:23:22佚名

好温馨!湖南110岁娭毑过生日,给小自己超百岁的玄孙女喂蛋糕

3月11日,湖南省益阳市莲盆嘴村,早上6点半,天色微亮,人声就已鼎沸,青山绿水间映着一片喧嚷热闹的景象:炮声隆隆,灯笼、彩带飘扬在田野上,写满祝语。

长寿娭毑傅莫秀,在这里迎来了自己110岁生日。30多名直系子孙特意从各地赶来,重聚一堂,为家族长辈庆生。


图为庆生的110岁老人傅莫秀 孙庆云/摄

阳光透过窗户,把杨家老宅照得通亮。87岁女儿杨满香满头白发,坐在母亲身侧;长子杨长永站在一旁,忙着迎亲接客;不远处,刚刚出生的最小玄孙,还窝在床上的襁褓中,静静酣睡……

人们不停交谈,祝福声混合着问好声,傅莫秀头戴新帽,身穿红色棉袄,却是人群中最安静的一个。她看不懂热闹,听不清话,口齿也早已不够伶俐,但是每当有人靠近,还是会亲切地问好,偶尔露出“扑哧”一笑。


傅莫秀被子孙围绕 周翼/摄

长子杨长永告诉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为讨老人欢心,他们从半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这次生日宴,“母亲110岁了……不为别的,就图老人家开心。”

30多名子孙从各地赶回,庆生蛋糕堆到11层高

记者了解到,修山镇近几年出了两三名百岁老人,傅莫秀是最年长的一位,2024年还获评桃江县最长寿老人。

她出生于1914年2月,老伴去世四十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她一个人带出了家族里四代子孙。

老人膝下育有三女两儿,其中最大的女儿87岁,最小的儿子71岁。11个孙子孙女,最小35岁,最大的都快70岁了。到了曾孙这一辈,后辈间的年龄逐渐岔开,近些年因为生活和工作原因,散落到全国各地,浙江,湖北……数量上就再也没统计过了。


傅莫秀与从外地赶回来的子孙合照 周翼/摄

为奔赴老人这次特别的生日宴,子孙们从各地归来。54岁刘立民,是傅莫秀最疼爱的外孙之一,3月9日,他特地定了机票从工作地浙江赶回益阳;还有孙辈没买到票,从湖北一路骑摩托回家……

“05后”曾孙杨开勇毕业后,一直远离家乡在重庆工作。年前,他就定下今年要为曾祖母过生日的计划,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请假回家。在他看来:“110岁,对姥姥(当地称呼)对我们家都有特别的意义。”


子孙为傅莫秀准备的11层蛋糕,每层代表十年 孙庆云/摄

3月11日一早,傅莫秀被子孙后代簇拥在门口。两女儿搀扶老人起身,走门一侧,正好是子孙们精心准备的“11层大蛋糕”,每层十年,层层往上,代表着老人走过的110年岁月。

一幕幕关于长寿的温馨家事接连在杨家老宅上演:110岁傅莫秀吃到蛋糕,看到身边和自己相差百岁的“10后”玄孙在场,习惯性地挖起一勺子往晚辈嘴里送;87岁女儿陪着母亲落座吃席,明明也是老人,但看到妈妈站起来的一瞬间,下意识地会去搀扶照顾;满头白发的孙儿收到祖母分发的红包,开心得像个孩子……


110岁老人给小自己超百岁的玄孙女喂蛋糕 周翼/摄

爱缝补爱洗澡,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

110岁大寿,根据当地礼仪的安排,要做三顿宴席。从生日前一晚办到生日当天。3月10日开始,杨家几兄妹就进入“忙碌”模式,村口接客,再把人一路送到家。一下午过来,连落座的时间都没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出了名百岁老人,杨家子孙去哪儿都会被人问:“你家娭毑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杨长永笑盈盈地回答。其实即便身为儿子,他也没有答案。每次被人问起,只好说:母亲很重视卫生和整洁,勤快,爱走动,闲不下来。


图为110岁老人傅莫秀比V拍照 孙庆云/摄

在杨靖印象中,奶奶是“好奇派”老人。上初中那会,她被父亲接来暂住,看到孙女穿戴隐形眼镜,好奇地追问“这是什么”,搞明白隐形眼镜的功用后,还兴趣盎然地托孙女帮自己带一副。

曾孙女杨馨悦提到老太太,脑海中立刻会跳出一幅画面:她坐在门口,或是晒太阳,或是缝补衣物。几十年如一日,“看不清楚针线,她还会喊我帮忙穿(针)。

傅莫秀忘记了很多事情,包括早逝的伴侣,和已经离开的二女儿,但仍保留着一些生活习惯:爱缝补,爱洗澡,爱吃橘子……时不时,她还会拿出柜子里的相册,观望抚摸。


傅莫秀收藏的相册 孙庆云/摄

她在衣柜收藏着两件“特殊品”:一个是橘子,成包成摞堆在柜子一角,是她最爱的解馋水果;另一个则是相册,斑驳影像流露出时代痕迹,上面张贴的大多是黑白照,中心“C”位却被一张红彤彤的彩色照片占据,摄于2000年,那时孙女杨靖刚刚大学毕业,她是家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有张黑白单身照被单独裱装。照片上的人长得像年轻时候的“她”,却因为年代久远,连傅莫秀本人都记不得,那是“自己”,还是无法团聚的亲生姐妹。

二子杨长炎觉得,这些习惯是母亲一辈子“苦”过来的痕迹:早年,她不舍得花钱,吃穿住用都是简单了事,最贵的钱都用到了子女教育上。她格外珍惜亲戚关系,总把父母和兄妹挂在嘴边,年轻时却因为道路不通,交通不方便,一年到头,探亲访友都不容易。


图为傅莫秀年轻时的照片 受访者提供

带大了儿女,再去喂养子孙……孙女杨靖说,她从奶奶身上看到了那个年代所有农村长辈的模样。作为子孙后代,我们对老人总有一种“亏欠感”:孩提时不懂事,长大后又各自成家,投入自己的小家庭,“只希望他们在晚年,快乐多一分就是一分。”

因为老人,我们好像有了团聚的理由

3月10日,记者与傅莫秀初见,她正在门口围着一座火炉烤火,被子孙后代簇拥在门口,头发已然花白,但穿戴整洁。不说话,目光炯烁。院庭里正放着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耳欲聋。有时,她听不清来人说话,会微微侧身靠近,努力分辨,看到是认识的人后,再回以微笑。

此次拜访其实源于几天前的一通电话:傅莫秀孙女杨靖向潇湘晨报打来电话,询问:“能不能讲一讲我奶奶的故事,她110岁了,养育了四代子孙?”

从去年下半年起,杨靖发现奶奶似乎陷入了一场记忆被遗忘的“漩涡”。她开始忘记人的面孔,分不清子孙后代,身体康健,但脾气越来越像个小孩子。


生日宴上的傅莫秀 周翼/摄

长子杨长永发现,母亲开始因为一件小事就闹“大脾气”了:譬如她喜欢缝补旧衣服,偏不穿儿女买来的新衣服,双方争到对立,有人提议把旧衣服藏起来,老人知道后,发了很大一通火。

自小在傅莫秀身边长大的曾孙女发现,与曾祖母的对话开始变得困难了:经常是,她说了没人懂,别人说的她好像听不进,“有了自己的一个小世界。”

寒暄对话间,杨靖谈到了更多打通报社电话的原因,除了想借助潇湘晨报为奶奶送上生日祝福,还缘于近两年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增加,她对家族里的“奶奶”一角,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受,

“我爸已经七十多岁了,说实话,奶奶100岁的时候,给她过生日,我还没太多想法。这几年,每过一年就会想很多。”

逢年过节,一次两次的短暂相聚,让她慢慢意识到“奶奶”在一个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她是一家之长,也是连接年轻子女的情感纽带,“因为老人,我们好像有了团圆的理由。”


杨家修订的族谱 孙庆云/摄

除了照片,杨家最能承载时光记忆的是一本小册子。

——2000年初,二子杨长炎按照长辈嘱托,循着儿时走亲戚的记忆,到老家找回族谱,又花了一年时间重新修订。2015年,家族同氏共同捐献出资,将黑白印刷的族谱,翻新成彩色,这是杨家第九次修订族谱。这份越来越厚的册子,清楚地记载,每一个子孙后辈“走出去”的归宿。

“根不能忘,不能丢。”他告诉了后辈,族谱要20年修订一次。

潇湘晨报记者 孙庆云 王胤期

本文标签: 蛋糕  奶奶  女儿  玄孙  曾孙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