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过去了,每年端午节我都吃粽子,吃的却不是奶奶裹的粽子。前几天,也就是6月2日,随一帮志愿者到必存敬老院献爱心活动那天,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敬老院里的老人那么多,年龄相差也很大,但在敬老院里基本都衣食无忧。当时就想20年前,操劳一世的因病离我们而去的奶奶没有享到什么福。志愿者准备了一些食材,在敬老院餐厅里,几位手巧的阿姨裹起粽子,准备给老人端午节吃,就在看着她们灵巧的双手,娴熟地包粽子的时候,又不禁想起奶奶当年裹粽子给三个孙子吃的情形。
2、从我小时候有记忆以来,直到奶奶因为中风病逝,每年的端午节,吃的都是奶奶包裹的粽子。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生活水平普遍都不高。我家由农村搬到县城后不久,由于家庭变故,弟兄三个都随爸爸,生活无着落。奶奶不得不也到县城的家里,照顾几个孙子。
3、每日三餐,都是奶奶做给我们吃。比起农村,这时的生活更加困顿,在县城里柴米油盐每一样都得花钱。记得奶奶从乡下找来一些黄豆,在清水里煮熟,包裹了一些面粉,掺和一些盐,捏成一些团团。搁在竹萹里风吹日晒一些日子,有些面团都上了霉的样子,再放到缸底,盛放一段时间,面团就滋润出一些红红的水分,奶奶用布滤出一些,就是我们吃的酱油啦!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可是在奶奶神奇的指尖上,黄豆,清水,盐分,经由奶奶一番神操作,几个孙子就吃到了鲜美的酱油,比到酱园里花大价钱买的,还鲜美的酱油。
4、可是年少不更事的几个毛孩有时并不乖巧听话。譬如奶奶从居委会求得一份“工作”,打扫附近几条巷道,每月能够得到十五元。我和同学一起放学,看到前面奶奶在扫地,觉得很丢人,就故意从另一条巷子走过去了。回到家,“于心不忍”,也拿起扫把,再去帮奶奶扫一程。现在回想,当时奶奶已经看在眼里。几次以后,奶奶就不在我们放学的时候扫巷子了!
5、又到一年端午时!菜场门口,几个农村人在卖粽箬。回想当年的奶奶,为着几个孙子吃上粽子,粽箬是怎么得来的了?当年的我就意识到,我们吃的粽子包的粽叶,有的是很细狭的,其实是从菜农那儿,因为太小被挑拣剩下,奶奶捡拾回家的。有的粽叶并不鲜绿,黄黄的,其实是近邻端午前已经吃了粽子丢弃的粽叶,被奶奶用清水洗净了,“回收利用”!即便这样,奶奶还是尽其所能,将粽子裹得四四方方、有模有样。现在想来,自己就是花大价钱买最好的粽箬,也裹不出当年奶奶的粽子的模样。
6、细想当年,三个小孩尽管吃了粽子,并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后来父亲曾经说起过,奶奶有时“大手大脚”,甚至在小商店、菜市场佘帐。为着什么?因为父亲一人拿工资,给奶奶买米买菜的钱实在不够用,尤其逢年过节,想给几个孙子买些好吃的,实在没办法,就欠下了帐。所以我们几个小孩,吃起粽子来,总是“挑肥拣瘦”,先挑那些裹得好的,还要嚷着要蘸些白糖,当时实在是吃的有滋有味,却未解家庭的愁苦,未尝亲情的温暖!
7、印象中,奶奶有些余钱,总是给我们到招商城摊铺前买新的衣物,从来不给自己买成衣。身上的衣服补了破,破了补。实在穿不了了,买些布纱,自己做衣服。现在回想,奶奶这样的心灵手巧,裹得一手好粽子,做得了衣裳,何尝不是拜了困苦的生活为师!何尝不是为了亲情而付出,从来没有多少的抱怨。倒是年纪大了,穿针的眼神实在不济了,还要求只顾玩耍的小孙子帮忙,上学前帮她穿好上好几根针线,才能窸窸窣窣的做好自己换季的衣物。
8、今天又是一个端午节,还是高考日。自己的子女也已经三年前考上大学,今年是大三了。微信发了一个小红包给她,让在学校的她买些粽子吃吃。不曾想到,女儿回话:今天是端午节吗?是的,今天是端午节,还是高考日。今天江苏语文高考题,也不禁让我想起奶奶灵巧的指尖,和她包裹的粽子。
9、时光不能倒流。如果能回到二十年前,我会再仔细拨开粽叶,舔去粽叶上残留的米粒,闻一闻粽箬的清香和糯米的糯香混杂在一起好闻的香味。品尝奶奶包裹的粽子,不要沾糖,就只品味软熟的糯米在心里融化。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