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春节习俗(江西春节特有的风俗)

星座解梦2023-12-23 17:04:06未知

江西春节习俗(江西春节特有的风俗)

文章目录:

1、江西春节习俗 民间风俗

2、古代春节有趣的民间习俗

3、壮族的春节习俗与饮食风俗

4、江西重阳节习俗 江西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5、江西九江春节有哪些习俗

6、猜你喜欢:

1、江西春节习俗 民间风俗

春节的时候,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习俗活动和饮食,但这些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那么江西春节吃什么呢?特色美食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关于除夕的对联 春节对联是什么

江西春节习俗

送灶神

农村做饭都是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烟囱的最高处专门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贴有用红纸写的“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灶神贴;神屋外贴“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横联为“一家之主”。最低阶位放有香

2、古代春节有趣的民间习俗

春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流传至今的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都相当熟悉了,不过在古代春节里,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

儿童卖痴呆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教坊自乐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拜年送名片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宫中赐银幡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南宋沿习了北宋风之风,《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初七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馈春盘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又称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果饼、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取生机蓬勃、迎春纳福之意。

这一风俗一直传到唐、宋、金、元。《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蚕卜

宋代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既说是里俗,可知是杨万里家乡江西吉州地方的风俗;也即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

打灰堆

《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有一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走百病上城头

“走百病”是指在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能帮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早在明代,南京就有正月十六家家户户登城头、壮脚力的习俗。朱元璋下令筑城墙,城墙作为士卒守备要地,普通老百姓不准登临,对此百姓们颇有议论。朱元璋为笼络人心,允许正月十六让百姓登上城头游玩一次,于是此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3、壮族的春节习俗与饮食风俗

春节原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很多民族受到汉族的影响,慢慢的接受春节,过春节,所以现在春节已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壮族也过春节,而且还非常盛大,一些春节的习俗与汉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吧。

壮族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土话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话叫包口瓬。壮族春节习俗中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除夕这天,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堂,吃“压年饭”,迎新春。按壮族春节习俗“压年饭”饭菜要煮多,吃够吃剩,这是预示来年五谷丰登来年有余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阉鸡,鱼,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开始。做生意的人兴在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期盼新年财源滚滚来。

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壮族春节习俗中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壮族春节习俗中初一是不访亲友的,忌拿刀,不得砍东西。据说这一天拿刀砍东西,就会把新年的好运都砍掉了。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粽子、米花糖果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春节期间,壮族人民还开展山歌赛、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初一至十五,丰盛的菜肴,无尽温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间壮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绵延。壮家贺年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初二,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春节的传统文娱活动除与三月三相同的歌墟外,舞狮、舞鸡、舞春牛,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狮子队的锣鼓一敲,搭起高台,狮子旋回而上,在十几张八仙桌搭就的高台上行走自如,引来阵阵喝彩。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壮族春节习俗中,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壮族春节习俗中的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4、江西重阳节习俗 江西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在南昌一带极为盛行,江西各地还有各种契合当地的风俗和新民俗,给重阳节赋予了浓郁文化色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江西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在江西,相传这天是九皇菩萨的生日,故又名“九皇节”,民间有吃九皇斋的习俗,每家做米糕、糖糕、咸糕祝贺,称为“重阳糕”,以及酿米酒,称为“重阳酒”。在赣州一带地区,家家户户炸食薯包、芋包和推浆米果之类的传统食品,尤其流行吃米酒泡薯包,故又称之为“米果节”。

每年九月初一前,家家户户擦洗炊具、门窗,洗晒衣被鞋袜和蚊帐等,人人洗澡换衣,迎接九皇爷,有些地方甚至会举行醮事,虔诚拜祭,祈愿家人平安,称为“醮重阳”。一些地方民间也有当日吃糟习惯,认为最能活血化瘀,舒筋和骨。

江西多地不同的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这一天,江西各地都以各种契合当地的新民俗,继续流传着种种古老的节日方式,如赣州——炸薯包,宜春——蒸撑酒,广丰——打糍粑等等。除了南昌盛行登高,萍乡、赣州、上饶等地,都流传着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而在赣州,如今虽然登高的人少了,但至今家家户户在重阳节这一天,都要饱食一顿“薯包”。

在上饶广丰一带,重阳节打麻糍等习俗,依旧传承下来,而且越加热闹。据广丰当地人士介绍,村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之后,农家喜于此重阳日酿造米酒、蒸“重阳糕”。村民还介绍说,清代至民国,在上饶一带的部分农村,重阳节还要上演“重阳戏”,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而在江西多个居住客家人的村落里,重阳节前后或是重阳节当天还盛行放风筝,这是一些客籍地区的特有习俗。

“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祓禊登高。”在西汉人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记录下重阳节具有女性特质。在过去,南昌人每当重阳节,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这其中,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

5、江西九江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春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许多盛大的活动来庆祝。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有各地的表现形式和传统过法。在九江的传统过年中,过年并不简单,它有一定的程序和仪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江春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习俗吧。

送灶神

农村做饭都是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烟囱的最高处专门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贴有用红纸写的“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灶神贴;神屋外贴“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横联为“一家之主”。最低阶位放有香炉和油灯盏,供上香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前,要送灶神上天。

辞岁

辞岁是在腊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时间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烧香焚纸,年内去世的叫“送灯”,一年以外的叫“辞岁”。

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用白联纸或宣纸将窗户封起来,中间贴一红纸帖,写有“五谷丰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类内容。

接年

九江称“还福”,也叫“还年”是过年的重要仪式,在傍晚进行。此时家家户户年饭基本上准备就绪。接年开始,首先将方桌移到堂屋中央,从神案上把香炉、油灯、烛台、磬、檀香炉拿下来放在桌的下方,然后摆供品。全家人依次向祖人跪拜。大约10-15分钟,就可撤掉供品,香炉、烛台、油灯、磬、檀香炉端上神案,“接年”仪式结束。从这时开始,除夕一夜香火不断,一直持续到天亮上早香时接上。以后每天早晚都要上香,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结束。

接灶神

接灶神的时间一般在午夜过后,接灶神的仪式比送灶神简单,就只是在灶神台上点亮一对蜡烛,上三支香,燃放一小挂鞭炮,上香人小拜一下就行了。

送年

送年在正月初三早晨。送年的仪式和除夕接年的仪式相同,供品的摆布都一样。不同的是接年向上,送年向下(即对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天正年就过完了。脏水和垃圾也可以向外倾倒了。

猜你可能也喜欢:

新疆春节风俗与民俗活动

福建平潭过春节的习俗简介

澳大利亚的春节习俗知多少

福州春节民俗怎么过?

6、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