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社会热点2023-04-07 11:55:33佚名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原标题: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外交部新闻发布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令

第1号

现公布《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自2023年4月7日起施行。

部长 秦刚

2023年4月7日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美方不顾中方反复交涉和坚决反对,执意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于2023年3月29日至31日和4月4日至6日“过境”窜美从事政治活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为蔡英文在美从事“台独”分裂活动提供平台和便利,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五条规定,中方决定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等后附《反制清单》列明的机构和个人采取以下反制措施:

一、对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等2家机构:

严格限制我国境内的高校、机构等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交流、合作等活动。

二、对哈德逊研究所董事会主席萨拉·斯特恩、所长约翰·瓦特斯,负责里根图书馆日常维护的里根基金会前执行主任约翰·希布斯奇、首席行政官乔安妮·德雷克等4名个人:

(一)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

(二)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三)对其本人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

本决定自2023年4月7日起施行。

外交部

2023年4月7日

附件:反制清单

一、哈德逊研究所

二、里根图书馆

三、哈德逊研究所董事会主席萨拉·斯特恩(Sarah May Stern),女

四、哈德逊研究所所长约翰·瓦特斯(John P. Walters),男

五、里根基金会前执行主任约翰·希布斯奇(John Heubusch),男

六、里根基金会首席行政官乔安妮·德雷克(Joanne M. Drake),女

相关新闻:

知名学者:拜登不想麦卡锡见蔡英文 时间站在中国一边

博鳌是各国代表了解全球正在发生的好事的平台

2017年,格雷厄姆·艾利森的著作《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在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他也因此为广大中国民众所熟知。实际上,作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已在哈佛任教超过50年,其主管的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第一高校智库”。现年83岁的艾利森至今仍活跃在学术界一线。同时,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学界。艾利森的老师是基辛格,而他自己的很多学生也成为了美国政要。艾利森还曾在里根政府时期担任国防部部长特别顾问,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担任主管政策和计划的助理国防部部长。

艾利森最近受邀到访中国,先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演讲、进行交流。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丘倩怡日前在博鳌对艾利森进行专访。艾利森认为,当前中美关系仍然面临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面临激烈的竞争,正如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所阐述的那样,过去数千年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不断重复着这样的竞争关系。但他强调,在这样的互动中,如何“斗而不破”是对两国政治智慧的考验。回溯过去的历史,艾利森指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国家愿意主动发起战争,然而导火索往往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点燃,因此,对于关键问题的管理需要更加细致,比如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采访中艾利森多次提及美国政坛内部的复杂和混乱,他表示虽然对中国人来说很难理解,甚至觉得是疯狂的,但“这就是美国政治的现实”。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博鳌亚洲论坛

目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正借“过境”名义窜访美国,美台勾连让中美关系再度升温。有报道指“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方面声称将与蔡英文在5日会面”,对于这样火上浇油的举动,格雷厄姆·艾利森颇为无奈。在访问中,当记者谈及外界都在聚焦麦卡锡会否与蔡英文会面时,艾利森毫不怀疑地指出:“他会的”。他进一步解释称,这就是美国内部复杂混乱的例证之一。艾利森告诉记者:“拜登(美国总统)想不想要麦卡锡见蔡英文?他不想。拜登想不想要蔡英文“过境”美国,他也不想。他不想要这样的乱局,但他控制不了蔡英文,更控制不了麦卡锡。尽管麦卡锡对华强硬,但相比反对中国,麦卡锡更加反对拜登政府。这就是美国政治的现状。”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博鳌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摄影:杨振东)

台湾问题被认为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中方强调,这是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也多次表明不支持“台独”。艾利森指出,所有的美国政治人物都应该清楚地知道“中国台湾如果被宣布或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是一条不可接受的红线。”艾利森与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老师基辛格博士在50年前促成“上海公报”后的感想。

在“上海公报”中,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当年这份联合公报经过了数个月的磋商和修改,据基辛格回忆:“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同时又符合我们那时的做法,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方案:‘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艾利森告诉记者,当自己和老师基辛格讨论起这段谈判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或许难以调和,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歧无法管理。

用长远眼光看台海问题 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

对于当前美国政坛内部混乱的局面,艾利森提醒,中国应该注意到,目前跟中国打交道的美国是如此复杂,他建议中国用成熟和长远的策略来应对。艾利森认为,在“上海公报”达成后的,中美和台海关系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过去50年的稳定给海峡两岸的人民带来了稳定繁荣和发展。

艾利森指出,有一些证据证明,中国仍在迅速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大约在25年后,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中国的GDP规模或许将达到美国的两倍,这将是一种质变。因此艾利森的观点是,“应该尝试以某种方式更新(中美在台海的共识),让一个中国的框架可以再运作50年。只要没有任何一方诉诸单方面使用武力,各方之间的分歧,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和平解决。可能不到50年就可以,我认为这很好。”

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

格雷厄姆·艾利森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丘倩怡专访(摄影:杨振东)

中美激烈竞争无可避免 和平需要“管理”出来

艾利森因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而举世知名。“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刚刚落下帷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美关系成为众多嘉宾提及的主要话题之一。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对全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讨论聚焦,中美是否已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参与分论坛讨论时,主张通过超出以往的外交做法来避免历史重演。他表示,我们不需要战争造成的流离失所,也不需要金融危机造成的重大灾害。艾利森强调,和平不是一种自然状态,而是通过持续管理复杂议题和矛盾才创造出来的。

在访谈中,艾利森进一步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阐释称,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根本性挑战,自然发生且无法避免。他举例称,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发展壮大才能让自己的国民过上好生活,尽管可能中国从未想过要与其他国家竞争,但对于“当权”的美国来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这可以被视为发展和崛起的一种“副作用”。然而考虑到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中美陷入战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才慢慢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进入一场战争,如果这场战争是一场核战争,在战争结束时,中国将会消失,美国将会消失,所以这是‘相互自杀’”。

艾利森指出,中美应该不断努力管控动态的矛盾,增加合作面,以避免更多的冲突。“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面对现实,那就是中美将是激烈的竞争对手,这种关系通常看起来相当敌对,比过去更加敌对。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必须生存下去。所以为了生存,我们(中美)必须想办法合作。”艾利森表示。

作者丨丘倩怡、朱恩地、杨振东,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