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物流通处排起长队
文/ 金错刀频道
2023年的寺庙里,挤满了年轻人。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财神殿前,他们拿出去网红店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大排长队,给诸天神佛平添了数倍于往年的KPI压力。
年轻人排队拜财神
还有许多年轻人,首要目标并非是求神拜佛。
他们不怕累、不怕远、不怕等、不怕贵,去寺庙只是为了喝杯咖啡。
这两年,各地寺庙纷纷卖起咖啡,包括杭州永福寺、上海玉佛寺、台州龙兴寺、厦门南普陀寺……吸引了如潮水般涌来打卡的年轻人。
寺庙咖啡 图源小红书
和网红店一样,寺庙里的咖啡店也会温馨提醒排队时长。
咖啡店温馨提醒排队时长
由于太过火爆,有的寺庙还呼吁:请媒体和网红不要再宣传了。
各行各业都明白“得年轻人得天下”,大多数时候却不得其法。
怎么做年轻人生意,还得看聪明绝顶的大和尚们。
爆火的寺庙咖啡,低成本的装X利器
在寺庙里卖咖啡,其实不是新鲜事。
比如在日本川崎市的信形寺,就有一群和尚开的咖啡厅,处处可见寺庙的元素。
咖啡厅里供奉着佛像
吧台上方也有一幅佛像,佛祖眼睛微微向下看,仿佛在注视着光临的顾客。
吧台上方的佛像
在国内,最初的寺庙咖啡,和寺庙没有太大关系。
杭州曾经有一家开了10年的星巴克,并非真正开在灵隐寺内,而是开在灵隐寺景区,但还是冠以“灵隐寺店”之名。
去年4月,这家“蹭”寺庙热度的星巴克关店。
只是靠近寺庙,终究没能得到庇佑。
开在寺庙附近的星巴克
不过,当咖啡馆真正搬进寺庙,得到了高僧的加持,沐浴在佛法和晨钟暮鼓里,情况顿时截然不同。
距离灵隐寺不过百米的永福寺,有一家“慈杯”咖啡。
不同于此前的灵隐寺店星巴克,慈杯咖啡讲究意境,处处透露着禅机,一炮而红。
“慈杯”即“慈悲”,是寺里的月真大和尚亲自题的字。
“慈杯”咖啡 图源小红书
每种咖啡,都有一个禅意的名字。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摩卡叫“欢喜”,抹茶拿铁叫“听山语”......
每种咖啡都有一个禅意的名字
命名只是网红产品成功的第一步。
还要注意颜值。比如咖啡杯上的插画,同样带有明显的佛教元素。
咖啡杯插画有明显的佛教元素
还有互动玩法。比如慈杯咖啡今年学习新式茶饮品牌,推出兔年限定款咖啡,还加入了类似刮彩票环节,顾客揭开杯套上的拉环,就能看到“日进斗金”“大富大贵”等祝福语。
咖啡杯上的互动
俗归俗,但是屡试不爽。
眼见慈杯咖啡爆火全网,其他寺庙也坐不住了,纷纷批准第三方在寺庙里开设咖啡店,有的寺庙直接做起了咖啡的生意。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就开了一间“加福”咖啡馆,寓意再明显不过。
“加福”咖啡馆
上海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龙华寺,也有自己的咖啡和咖啡杯,一杯25元,童叟无欺。
龙华寺咖啡 图源小红书
福建的南普陀寺也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并且向慈杯咖啡看齐,在命名上颇下了一番工夫:把冰美式叫做“一念心”,热美式叫做“无挂碍”,冰拿铁叫做“平实处”等等。
南普陀寺咖啡
虽然流于表面,但是禅意有了,卖点也就有了,咖啡也就火了。
有网友表示,为了喝上佛门咖啡,甚至排队了2个小时。
于是,原本想逃离996的打工人,堕入另一个福报轮回。根据南普陀寺实业社人事部发布的招聘信息,咖啡师只能月休4天。
为了赚钱,只好收起慈悲心肠。
酒吧、瑜伽、健身房……
佛门净地还能捧火多少生意?
对寺庙而言,做咖啡生意并没有太大挑战性。从古至今,和尚都是赚钱的好手。
当中翘楚必然是少林寺。
据说,美国探索频道曾在2004年去少林寺拍纪录片,外媒团队在翻译“方丈”这个词上犯了难,去问释永信,后者给出的建议是:“少林CEO”。
释永信
在他的管理下,少林寺不仅有门票、纪念品、表演等传统收入,还有各种投资回报,涉及文化、旅游、出版、教育、茶叶、服装、医药、房地产等众多领域。
无独有偶,上海玉佛寺也有过“最懂投资的寺庙”的美誉。
早在2009年,上海的玉佛寺就曾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启动“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向创业实体或毕业生提供贴息贷款。
饿了么,便是其最初资助的项目之一。
上海玉佛寺也有过“最懂投资的寺庙”的美誉
尽管过往成绩斐然,这些年寺庙还是在不断开拓业务范围,雄心勃勃。
他们开始对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下手了。
在日本,有的和尚经营酒吧,把流行的音乐元素与佛教音乐融合。
他们化身调酒师和DJ,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灯光、佛音呢喃和电子舞曲,让人产生穿越到东京夜店的错觉。
和尚上台表演
为了吸引游客,日本的永平寺还请来乔布斯助阵。
乔布斯的“精神导师”乙川弘文,曾经在此修行,所以当地管理机构就在永平寺前写下了乔布斯的名字,并注明“他曾经想要当一名禅宗和尚”。
日本的永平寺还请来乔布斯助阵
国内寺庙明面上还要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所以很难像日本同行那般奔放。
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国内寺庙依旧展示了令年轻人欲罢不能的魅力。
比如在短视频领域,大师们深谙其道。
“别爱太满,别睡太晚。”
“想想看自己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了回头上。”
“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艰难了,再决定让自己快乐起来。”
原本略显鸡汤的话语,从大师嘴里说出,立即变得充满禅意,搭配淡泊宁静的视频氛围,帮助@释慧海在3年时间吸引了1200万粉丝。
释慧海的社交账号截图
除了当人生导师,有些和尚则是才艺主播。
有的以展现佛歌吟唱、诵经打坐为主,收获粉丝的远程膜拜。
和尚主播
还有一系列武僧账号,上演七十二门绝技。长相帅气的武僧,在秀才艺之余,偶尔还会露露腹肌,堪称佛门男团。
线上风生水起,线下也没落后。
在寺庙里,你可以体验三天两晚的瑜伽课程,不仅有瑜伽,还有禅修、抄经文、当地旅游,可谓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在杭州的一些寺庙里,甚至还有健身房、养老宿舍等,修心也修身。
只要和年轻人、钱、体验相关的生意,或许大多都能搬进寺庙里。
年轻人怎么就吃不腻这一套?
求签、烧香、拜佛,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时髦追求。
北京雍和宫,过去通常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人声鼎沸,现在随便一个周末,都能看到人们在大排长队。有句打油诗形容雍和宫的火爆:脚踢798、手捶三里屯、风头压过紫禁城。
雍和宫大排长队 图源小红书
原本中老年人热衷的寺庙,为何成了网红景点?
除了年轻人有排解压力的需求,寺庙为了拉近彼此之间距离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
就拿寺庙咖啡为例,有不少“超预期”的玩法和体验。
寺庙庄严肃穆,在此卖茶品茗才是正常逻辑,但卖咖啡更有差异化,也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
它还有盲盒产品,取名叫“随缘”,顾客用抽签来决定点什么咖啡,很会玩。
咖啡盲盒
在办公楼喝咖啡,是苦逼的打工人;在寺庙喝咖啡,是潮流的打卡人。
同样在杭州,一个名为“法喜寺”的寺庙也很受追捧。
这里推出的周边,有萌版佛祖、观音、济公,配上接地气又戳心的文案,比如“脱单天注定,表急表急”等等。反差感拉满,相当超预期。
寺庙周边
这个做法,一如当年出圈的故宫文创。
最懂年轻人心理的,还要数雍和宫。
雍和宫的“香灰手串”供不应求,这是用香客们礼佛留下来的香灰,搭配琉璃或者瓷烧制成的手串,自带光环,也自带流量。
雍和宫还给不同颜色的手串,赋予了不同寓意,满足多元化需求。蓝色健康、绿色事业、白色学业、红色姻缘、金色财富……甚至还应用了马卡龙、半糖紫、樱花粉、象牙白、海水蓝等年轻化配色,满足时尚穿搭所需。
雍和宫的“香灰手串”供不应求
上一刻,你以为即将看到老一辈才会戴的古板、老旧的手串;下一刻,出现在眼帘里的却是佛门潮流单品,秒杀施华洛世奇、潘多拉。
都是红尘俗人,震撼之下,当然要冲动消费一把。
由此可见,不少寺庙都是打造“超预期”体验的高手。
超预期来源于反差和冲突。
已故营销大师叶茂中认为,冲突是营销的灵魂。一流营销就是要会制造冲突,本来没有冲突,最后冲突被你制造出来了。
而且不光有冲突,寺庙的景色普遍优美,适合拍照打卡。
所以人气寺庙的美女不比潮流街区少,甚至还有“佛媛”出没。
人气寺庙美女不少 图源小红书
回头看寺庙做年轻人生意,其实叠了很多层buff。
既能求神拜佛、缓解压力,又能制造许多冲突、打造超预期的潮流体验,还能拍照打卡,进而形成社交货币。
这些优势并不十分稀奇,但是足以让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上头。
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热衷打卡,但永远有人有打卡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祥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