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低风险地区最新划分标准(高中低风险地区评定标准)

社会热点2022-07-07 12:53:14佚名

高中低风险地区最新划分标准(高中低风险地区评定标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生本土疫情后,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

  一、高风险区。

  (一)划分标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可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二)防控措施。

  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封控期间发现新的感染者,由当地联防控联控机制组织开展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可将原封控区域全部或部分延长封控时间。

  (三)解除标准。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 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二、中风险区。

  (一)划分标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

  (二)防控措施。

  实行管控措施,期间“人不出区、错峰取物”。

  (三)解除标准。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三、低风险区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

  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四、风险区划定的主要考虑因素

  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的划定由地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

  2.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

  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

  4.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

  五、出现以下情形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

  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集中隔离点之外传播风险。

  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家庭外传播风险。

  3.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严格闭环管理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闭环外人员传播风险。

  4.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经调查评估无传播风险。

  5.解除隔离后核酸检测阳性且持90 天内新冠感染证明的入境人员。

  (以上内容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22年6月28日发布,原文链接)

本文标签: 风险  感染者  病例  疫情  无症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