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以其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情怀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2017年鼓浪屿正式代表中国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上有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和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
官方推荐的鼓浪屿地图正确的打开方式!
“乐游鼓浪屿”文化地图

一份完整呈现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和文化遗存的文化地图,打开地图,鼓浪屿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跃然纸上,有趣的小元素和丰富的配色让人爱不释手,地图还贴心地提供了码头时刻表和咨询电话。
地图背面是我们建议的四条不同主题的文化游路线。
路线一:经典华屋


三丘田码头:

建于1840年之前,是鼓浪屿最早的渡口之一,鼓浪屿早期住民由此摆渡进出岛。后来,码头发展成为货物进出岛的重要集散地。1985年之后,新码头启用,旧码头逐渐废弃。
船屋:

由美国归正教医生郁约翰设计,建于1920年,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极富创意,欧式风格,简洁明快,形如一艘即将远航的邮轮。
八卦楼:

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由台商林鹤寿筹资、郁约翰主持设计,始建于1907年。然而工程过于庞大,开支日渐不敷,最终工程未尽,林鹤寿倾家荡产,无奈避走台湾,后由日本人草草修整。
杨家园:

在20世纪初鼓浪屿的建房高潮中,1913年前后,菲律宾华侨杨忠权、杨忠懿兄弟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拆除后陆续建成由四幢洋楼构成的杨家园别墅群。
番婆楼:

由旅菲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而建,落成于1924年,造型华丽别致,特别是屋顶山墙上以西洋女王头像的泥塑为装饰,故街坊邻里称此楼为“番婆楼”。
大夫第: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红砖民居,主人黄勗斋。黄勗斋生三子,长子黄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为四品京官,故宅院悬挂“大夫第”匾额,以示显赫。
殷承宗别墅:

1924年,殷承宗父亲购得此地,并交由其大儿子殷祖泽设计,既有闽南石乡特色,又有欧洲文艺复兴风韵。1942年,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出生于此。
褚家园:

1932年,旅菲华侨褚嵩田回归厦门,并斥资在鼓浪屿建造这座结合南洋与闽南风格的寓所。1933年落成后,成为鼓浪屿别具风格的风貌建筑。
菽庄花园: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富绅林尔嘉举家内渡,于1913年在仿照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而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与主人的字“叔臧”谐音。
廖家别墅:

建于19世纪末,后由廖氏兄弟买下。1919 年,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与廖家二小姐廖翠凤在鼓浪屿举行婚礼,婚后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林语堂故居”。
海天堂构:

建于1920-1930年间,由旅菲华侨黄秀烺和黄念亿联合购地建造,为五幢对称式别墅群,以中楼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设计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堪称中西合璧之经典。
路线二:宗教文化
也可以随着“宗教文化”的步伐,感受地方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宗教魅力。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石刻附近原有三和宫,祭祀妈祖。清嘉庆八年(1803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在宫前修整战船准备剿匪,祈求妈祖保佑。十年后,王得禄凯旋,重修三和宫,并写下《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详述事件始末。
日光岩寺: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名莲花庵,1586年重建。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1936年,弘一法师曾在东厢寮房闭关静修,并自题舍匾“日光别院”。
协和礼拜堂:

建于1863年,是鼓浪屿最早的教堂,由岛上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信徒捐款兴建,时称“国际礼拜堂”,1875年改称“协和礼拜堂”,1911年翻建。
天主堂: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12年,西班牙天主教神父马守仁任厦门教区主教后,将教堂搬至西班牙领事馆内,1917年在领事馆西侧新建现存天主堂。
三一堂:

为方便岛上人数日增的教徒做礼拜,于1934年由厦门港、新街和竹树脚三个礼拜堂联合筹建此教堂,取名“三一堂”,既寓意三堂共建,又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安献楼:

1906年,美国基督教牧师安理顺(B.L.Anderson)来鼓浪屿传教和办学,后在鸡山路买下一片山地,于1934年建成一幢石砌三层楼校舍,作学校女生部。为纪念其功绩,该楼也称“安献楼”。
基督教徒墓园:

墓园集中在安献楼周边,大致呈三角状分布,墓葬年代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墓主以当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华人基督徒为主,墓式反映了基督教本土化的历史。
线路三:如歌行板
或者聆听着“如歌行板”优美的乐声,徜徉于音乐的海洋。


八卦楼(风琴博物馆):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以八卦楼为主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风琴馆,出生在鼓浪屿的澳大利亚华人胡友义先生从世界各地收藏了近八十架古风琴珍品,这其中有正在展出的英国诺曼·比尔管风琴,以及目前正在修复并即将在新馆展出中国最大的管风琴——卡萨翁第700号巨型管风琴。
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馆内陈列胡友义先生收藏的近百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以及一百多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藏品。
鼓浪屿音乐小史鼓浪屿早在1920年代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社区”,这使鼓浪屿人有条件率先引进钢琴,成为中国最早拥有钢琴和接触西洋音乐的地方。而西方传教士在这个小岛上建教堂办学校为西洋音乐的普及和传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鼓浪屿因此音乐氛围弥漫,居民音乐素养极高,音乐人才辈出,鼓浪屿因此得以“钢琴之岛”“音乐之岛”著称于世。
周淑安:

1894年周淑安出生于鼓浪屿晃岩路35号,父亲周之德是一位基督教牧师。周淑安富有音乐天赋,14岁时就因为为欢迎美国海军舰队领唱《星条旗永不落》而崭露头角。1914年,周淑安作为第一批中国公费留美女学生之一赴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深造。回国后,周淑安与萧友梅、黄自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江文也:

1910年江文也出生于台湾,1914年至1923年随家人移居鼓浪屿,就读鼓浪屿旭瀛书院,在此期间,江文也有机会接触到钢琴。1934年4月,年仅24岁的江文也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台湾舞曲》,1936年获得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音乐比赛银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殷承宗:

1941年,殷承宗出生于鼓浪屿鸡山路圃庵。1950年春天,在鼓浪屿毓德女子中学礼堂举行“9岁幼童钢琴独奏音乐会”,很早就崭露了音乐天赋。1962年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殷承宗主持创作了一系列民族风格的钢琴独奏曲,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1970年,殷承宗与人合作,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了钢琴协作曲《黄河》。
许斐平:

许斐平1952年出生于鼓浪屿,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堂里的司琴手。在这样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基督教家庭里,许斐平耳濡目染,表现出对音乐惊人的接受力和理解力,5岁时就能准确无误地弹奏出《圣诗》。6岁时就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钢琴公开演出。1970年,年仅18岁的许斐平已担任中央乐团钢琴首席独奏员。1979年,许斐平赴美国留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被美国《旧金山观察报》誉为“乐坛瑰宝,绝世奇才”。
线路四:百年遗迹
又或者追随“百年遗迹”的踪影,揭开神秘的历史面纱。


美国领事馆旧址:

1893年,美国于现址修建驻厦领事馆,原建筑毁于1904年一场大火,现存领事馆建筑是1930年翻建的。所用红砖全部从美国进口,带有浓烈的美国古典复兴建筑色彩。
中南银行旧址:

1921年,印尼华侨黄奕住发起创办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厦门分行设立于1922年。中南银行成立当年即发行钞票,现存旧址是当年中南银行设在鼓浪屿的办事处。
日本领事馆旧址、日本警察署旧址:

领事馆建于1897年,是鼓浪屿完整留存下来的19世纪外国领事馆建筑。1902年,《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在此签订。1928年,日本人在领事馆南侧增建警察署及宿舍。厦门沦陷后,这里成为日军拘禁、迫害中国人的场所。
英国领事馆旧址:

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在鼓浪屿先派驻领事,19世纪60年代正式在鼓浪屿建领事馆。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结构方正严谨,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现建筑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原址上重建。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鼓浪屿第一个领事公馆。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先派驻领事,先是在鼓浪屿租用民房,尔后向英商购此别墅作为领事公馆。
毓德女学堂旧址:

1847年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开办“女学堂”。后女学堂失火,于是迁址到鼓浪屿田尾,称“田尾女学堂”或“花旗女学”,并于1921年发展成中学,改名“毓德”。学校首任主理是美国人打马字·马利亚姑娘(E.M.Taimage)。
观海别墅:

建成于1918年,后于1926年由华侨黄奕住买下。原是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公寓,为仿法式建筑,观海视野极佳。
美华沙滩:

是老厦门人、老鼓浪屿人最喜欢去的沙滩。这段沙滩水质优良,砂砾柔软,适合游泳,同时也是传说中“鼓浪石”的所在地。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带上鼓浪屿文化地图,领略鼓浪屿不一样的文化之美,乐游鼓浪屿
厦门鼓浪屿游玩攻略
| |
住+行信息 | |
游玩攻略 | |
周边游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