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热

疾病百科2022-08-11 21:19:25admin

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病特点为发热3-4天后突然加重,可发生多个器官出血和(或)休克。登革出血热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症状

登革出血热潜伏期平均为4天,开始具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皮肤变冷、脉率速度加快、昏睡或烦躁、出汗、消化道或其他器官出血。表现为大出血,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

消化道出血

多出现于病程4—16天至热退后2天以内,出血量多在数百成1000mL以上。开抬仅上腹饱胀、隐痛,继而出现柏油样大便或暗红色血便.少数可呕血。个别病人发生出血性休克。

子宫出血

多发生于发病后2-4天左右,出血量可达600mL以上分娩或流产病人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极高,达70%—90%。少数绝经期妇女或尚未月经来潮的少女亦可有子宫出血。

脑、蛛网膜下出血

在登革热病情流行期间,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脑和(或)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症状。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多在发病后2-7天后出现烦躁不安、肢端湿冷发绀、尿量减少、脉速、低血压、脉压小等循环衰竭表现,可伴有胸、腹腔渗液。通常从登革出血热发展而来。

登革出血热易发人群

登革出血热多见于7-12岁,具有免疫力、营养状态良好的女孩。小婴儿的症状较轻,虽然婴儿从母体中被动获得抗体,仍可发生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15岁以后登革出血热发病较为罕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