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古诗解释(拜新月古诗解释爱上古诗)

教育百科2023-01-17 01:01:26未知

拜新月古诗解释(拜新月古诗解释爱上古诗)

  解释: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拜新月》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五言绝句。

  《拜新月》原文

  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拜新月》注释

  ⑴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拜:叩拜。

  ⑵开帘:撩开门帘。

  ⑶即:立即。

  ⑷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拜新月》赏析

  前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

  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

  这两句三个字特别传神,“见”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惊喜与心田的忽然开朗,“下”是“见”后的自然动作,由心情使然,会让人觉得是敏捷地走下台阶,而神色开悦可喜。

  刚下台阶神速下拜, “拜”既体现了诚和信,又见到了内心的迫切。这两句以三个动作来表情,也为下两句作铺垫。

  后两句刻画她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

  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

  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

  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拜新月古诗解释

  《拜新月》创作背景

  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响到后世。

  拜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因月与人间婚姻爱恋有关,主管婚姻之神称为“月老”,后来也用“月老”来简称媒人。古代妇女往往用拜月之俗来寄托内心的心愿或哀思。

  诗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对月畅诉心灵,企求赐福,如愿以偿,而有诗人独特的构思,不妨可作为是表述:以动表拜月,以神诉衷情,含蓄让人思。

  《拜新月》作者介绍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本文标签: 新月  古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