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教育百科2023-01-14 15:02:59未知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感慨生死无常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u)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怏)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

  王羲之,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本文标签: 兰亭集序  感情  思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