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育百科2022-12-23 12:08:30未知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全国一等奖

  湖心亭看雪教案1

  【教学设想】

  不拘泥于古文的字词教学,从整体上感知学习,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设计好主问题,提纲挈领,找好切入点,贯穿全篇,带领学生整体学习感知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

  1 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 分析文章中对于景物的描写手法

  3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在文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本文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2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带领大家领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美景,提起西湖,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竞相吟咏的胜景,大家都记得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二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 自由初读文章,标注不认识或不明确的字音

  2 小组比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任找两组进行比读,准确无误组获胜。

  3 全班齐读,注意易读错字音及朗读节奏(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一痕,一芥,强饮)

  4 男女生交替读,并思考:文章中最能概括作者形象的是哪个字? “痴”

  三 分析“痴人”形象

  1作者做了哪些事,被认为是“痴”?

  “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 (叙事: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缘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独往湖心亭后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作者是怎样描写雪景的?景有何特点?

  景物特点:无人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空旷,幽静之景。

  3 在湖上遇到了什么人,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哪些情感?

  “痴情”:补充介绍张岱生平及文章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两处暗含作者复杂情感的伏笔:(1)崇祯五年十月,余住西湖:张岱是明末清初人,写文章时已经是清朝,可是文章却采用明代的年号纪年,说明在作者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怀念故国之情永在。(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张岱是浙江人,此时住在杭州西湖,是客居此地,而在湖心亭巧遇知音,也是客居,油然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慨,且此人是金陵人,金陵是明朝故都,更生怀国去乡之情。(叙事,抒情)

  明确: “痴情”:醉情自然的喜悦之情;巧遇知音的欣喜之情;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之情。

  “痴人”形象:孤傲,超凡脱俗,遗世独立

  四 拓展提升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江雪》在描写手法上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的是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

  五 根据板书提示,当堂背诵。

  湖心亭看雪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强、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

  二、教学重点:

  1、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2、结合对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

  三、教学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要求扫除字词障碍,基本上会翻译这篇文章。

  2、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

  积极备课,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将课后习题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分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在《忆江南》中也写道:“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杭州的美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西湖更是杭州秀美风光的一张名片。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在一个雨天来游西湖,看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知道了晴天雨天西湖有着不同的景致,西湖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解题

  3、作者简介(借助导学案学习)

  教师引导,同学口述

  3、初读课文(8分钟)

  (1)音频范读

  明确:读准字音 划分好每一句的停顿

  崇祯chóng zhēn 拥毳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芥 jiè 铺毡 zhān

  (2)全班朗读,老师纠错,指导。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学习(8分钟)

  6、课文翻译(10分钟)

  (1)第一段同学自愿起来翻译

  明确:年代、地名、不翻译;俱:全,都 绝:消失

  (2)余文请同学依次逐句翻译。其中特别注意“是、毳、惟 、芥、更、强、是、客”等字的翻译。同时讲解特殊句式。对于其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进行重点翻译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

  在翻译课文是穿插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留、换、补、略、调、贯”。

  7、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提问,同学齐答)(9分钟)

  (1)第一段最后说”舟中人二三粒而已”与第二段最后说“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可见船上至少有两个人,那作者为什么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

  答:舟中真正看雪的是张岱自己,舟子是划船的,不是看雪的。童子是陪主人去赏雪的,自己没有看雪的兴致。所以张岱是自己一个人“独”去赏雪。

  (2)第一部分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8、重点赏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要不要改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答:不要。因为这样更好的表现了朦胧的意境。突出景物的渺小。

  9、品“痴”

  提问: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作者的“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痴。表现在三个方面: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痴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情:痴迷于故国的思想感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不仕)(引导学生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得出以上结论。)

  10、主旨

  11、作业。

本文标签: 湖心亭  看雪  教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